1.表达送女儿去远方求学的诗句有哪些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吟(孟郊) 翻译: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3、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辛弃疾) 翻译:人间岁月过得非常快, 劝君早立高志, 登程前行。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翻译: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翻译: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拓展资料 离别诗是伤感型、豪迈型的一种书面情感表达,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离别诗的代表诗人有柳宗元,王勃,白居易,王维等。 2.去远方学习,祝愿的诗句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拼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3.祝愿“去远方学习”的诗句有哪些1.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3.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宋代: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4.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唐代: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5. 《送李判官赴东江》 唐代: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4.祝愿“去远方学习”的诗句有哪些《送魏万之京》唐代: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色 一作:曙)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宋代:辛弃疾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唐代:李白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送李判官赴东江》唐代:王维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5.古人父母送儿出门求学的诗词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3、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佚名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窦娥冤 《窦娥冤》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杂诗》6、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欧阳修《采桑子》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劝学》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0、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