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写的 鉴赏文字少些较好,O(∩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v7519639.htm?pid=baike.box#4 2.古诗词鉴赏《 塞上曲》谢榛1 描绘了塞外荒野上军队浩大.金鼓齐鸣,气氛紧张激烈的战前图画 金鼓齐鸣: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2 运用夸张,比拟的表现手法,写出旗帜迎风拂开浓云,鼓声震天北雁回旋的景象 算是景物描写吧,可莪觉得莪在回答第1题 3 抒发军队强盛,战争得胜的豪迈心情 李陵台:1指汉李陵的墓2汉将李陵被困匈奴间思念故乡,于是筑台南望3元朝的驿站,是座繁华的小城镇 个人觉得第1个靠谱,而且谢榛没有从戎,貌似也不生活于战乱,应该抒发自己的男儿情怀 3.寒塘古诗赏析(1)说说第二句中“寒”字的好处(2)三四两句的写法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想念着家人,一片思乡之心如偏偏黄叶飘落,一只孤燕,飞过楼顶,向南而去.一个寒字不仅说明秋水清澈、冰冷的特点,同时也映照整首诗的心境,孤独寂寥,让人心生寒意…所以这个字不仅形容的是水,更是作者的内心.从第三句开始,感情更上一层楼,作者点明了自己身在客中.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