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高中

1.北宋词的成就有哪些

北宋词前承唐五代词的传统,后开南宋词风,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处于一 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

北宋词在词体形式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北宋 早期,小令的创作技巧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北宋中期,慢词渐渐与小令并驾齐驱地发展,成为了词人抒情表意的主要方式。 到了大晟词人手中,令、引、近、慢诸体具备,而且声韵格律变化繁多。

没有这些准备,南宋词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 北宋词继承了花间词、南唐词的传统,从秦观到周邦彦,婉约词的创作 出现了一个髙峰,成为了词坛创作的主流。

与此同时,苏轼又创立了豪放词风,将词引向抒写个人豪情与面向社会现实的广阔道路,为词注入了新鲜血液。 宋室南渡之后,爱国豪放词的创作风起云涌,并由此而形成词史上永世不 衰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建立却是从北宋开始的。

北宋时期,词的“雅化”过程基本完成,树立了精美典雅的审美风范。宋 初晏殊、欧阳修等继承南唐词风,他们的小令别具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文丽 雅致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苏轼则使词充分士大夫化, 从而成为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从整体来说,词的“雅化”进程,也 就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使这个过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在宋词“雅化”进程中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大晟词人,允其是周邦彦。 他们将精力都集中在词的字面、句法、修辞、音韵、布局等方面,使词朝着工整精致的醇雅方向发展,他们在创作词时精心构思,转变了北宋词人创作词以自然感发为出发点,为南宋雅词词人确立了“家法”。

北宋时期,词坛可谓是百花齐放,尽管此时出现过“乌台诗案”这样的 文字狱,也曾出现过词人因填词而在仕途上备受打击之事。 但从整体看来,文学创作风气比较自由,因此北宋词才能出现多种流派与风格之间的相互竞争。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也很活跃。这种批评不仅表现在不同流派之间,同时也 发生在师生之间。

例如,苏轼批评秦观,可苏轼的弟子晁补之和张耒却很欣 赏秦观,陈师道甚至说苏词“要非本色”。 这种文学批评有利于词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这种自由批评的风气,才出现了 李清照的《词论》,使她敢于对成名的男性 词人一一加以批评。南宋词创作的进一步繁 荣,流派风格的增多以及词论的大量涌现, 都同北宋这种活跃的、健康的风气有着密切 关系。

2.清真词风体现了北宋词之大成吗

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故他的词被称为清真 词。

他远承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近师柳 永所倡导的新声慢词,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 深美华赡、沉郁顿挫的词风,即清真词风。 继柳永、苏轼之后,周邦彦从词内部的声 律音韵、艺术手法、结构方式等方面改造了宋 词。

在此之前,词人的创作主要是由于情感受 到外在事物的触动,自然表现于词中,情感自然感发而成词,而到了周邦彦时期,便以精心构思、匠心安排为创作出发点。他的词格律精严,讲求四声,特别注重词的音韵格律,在创作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词调的创制。

在他曾创建了《一剪梅》、《烛影摇红》、《意难忘》等众多词调,柳永时代的乐曲,一曲只能用一种宫调,对词字、声的要求还不算太讲究,而周邦彦制乐,一曲之中多次转换宫调,这就必须处处留意字声的平、上、去、人。 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曾说:“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

诵读起来尚如此,当时歌唱之动听可想而知。此外,他的词结构细密,曲折回环。

他受柳永词的影响,也大量创制慢词,并进一步吸收了魏晋辞赋家铺叙的技巧,特别注重词的布局谋篇,注重词在结构上的曲折回环以及前后呼应。 他改变了柳永同单-依据时间的顺序进打铺叙的表现手法,巧妙地将直叙变为曲叙,人为地制造曲折回环,或欲吐先吞,或时空错序。

近人夏敬观曾说:“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此时作词注重声律音韵的发展特点,与宋徽宗时期设立大晟府有关。

崇宁四年(1105年)创立了一个音乐机构——大晟府,府中网罗一些懂音乐、善填词的文人创制乐曲,这些词人被称为“大晟词人就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此时,词再次从民间和文人手中转为国家乐府的正规创作,因此注重词的音律及规范化,使词更加适合于登上大雅之堂。

周邦彦是两宋词史上具有“结北开南”的影响的一位重要词人。清真词 风对南宋雅词的形成,以及雅词在南宋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 动作用。

如果说南唐词人李煜“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那么苏轼则使词 充分士大夫化了。苏轼词提高了词风,使词进一步“雅化”了,因此说“词至 东坡,其体始尊”。

3.北宋词比南宋词优秀吗

我觉得是北宋词要优秀的,当然,我这么说也是按照我自己的比较方式来比较.我不拿总体来说,就单以个别来论,南宋的词人名家中,有多少个的名气是比得过北宋的名家的?南宋也就辛弃疾、陆游、张孝祥一些的比较出名了.这些人确实挺出名,但别忘了,北宋还有苏东坡、柳永、欧阳修什么的呢!我个人认为,我上面所举的六人中,苏东坡应排在第一.如果是比名篇名句,那就更明显了,先说南宋,南宋出名些的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还有一些比如陆游的《钗头凤》、张孝详的《六州歌头》、更甚者有岳飞的《满江红》(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只是小弟才疏学浅,无法一一列举),这些都是千古流传的.然而我觉得,这些作品是够好的了,但一跟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比起来,我却有觉得《水调歌头》胜出一筹.难道不是么?谁敢说这些词中,流传最广的,不是《水调歌头》?还有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的名句中,谁敢出其之右?我觉得都不用提柳永、宴殊他们那些、单单一个苏东坡就足以压死人了.当然,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俗见,我这是以名气而论,确实是俗不可奈的.楼主还应该要有自己的见解,而别人的,只作参考便可以了。

4.南宋词与北宋词有哪些异同

词或辞,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

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1]。

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目录 [隐藏] 1 起源2 兴起原因3 分类 3.1 按体制3.2 按风格4 发展 4.1 晚唐五代4.2 北宋初期4.3 北宋中期4.4 北宋后期4.5 南宋初期4.6 南宋中期4.7 南宋后期4.8 元代5 传播6 著名词人 6.1 晚唐、五代6.2 北宋时期6.3 南宋时期6.4 清时期7 注释8 研究书目起源[编辑]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

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源头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有说法是由于唐诗的发展已趋成熟,在当时也将一些歌辞,被之管弦,后来经转移演化,因唐诗的歌唱,以及文人为增加创作的趣味性,将原本对偶工丽,句法型式规律的唐人诗歌,慢慢增损字句,再把整齐的句法摊破,词便因此而正式产生了,溯流应在盛唐中唐之间。

顾起纶曰:“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碗流丽,颇真其妙,世传太白所作,上有桂殿秋、清平乐等,亦有以太白时,尚无词体,是后人依托者,或以菩萨蛮为温飞卿作,然湘山野录谓魏泰辅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萨蛮是太白作,则流传亦已久矣。”(汪中注译。

宋词三百首。三民书局出版。

1981)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2]兴起原因[编辑]词的兴起源于文学发展的趋势。

诗到唐已发展到高峰,难再创新局面,词正是诗渐趋衰微时出现的新品种。词的兴起也受外乐传入的影响,唐时多外来音乐,宴会时多以外乐番曲为主,因此,配合宴乐而作的“曲子词”便兴盛起来。

词的兴起亦源于五代时南方文化发达,五代时战争频仍,南方战祸较少,社会安定,因此文化得以发展。西蜀、南唐的国君都好文学,南唐更成为文艺发展的地方。

而宋初政治经济较稳定,宋初局面较安定,都市繁荣,人民对文娱活动的兴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间的词更兴盛。分类[编辑]按体制[编辑]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风格[编辑]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豪放派和格律派。

发展[编辑]晚唐五代[编辑]晚唐温庭筠的词,多写闺情,描写女子容貌情态、服饰和心理,以浓艳华美为主,满是香、玉、金、钗、锦、绣等字眼。手法上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

与温庭筠齐名的有韦庄,他与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冯延巳、李璟的词作,都较温词清丽自然。李煜前期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后期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

李煜词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情感真挚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洗炼,通俗生动,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北宋初期[编辑]北宋前期词人基本上继承了五代婉约清丽的词风,多写春愁秋恨、离别相思。

体制上,承继晚唐五代遗风,仍以小令为主。代表词人有晏殊(991-1055)、范仲淹、欧阳修、张先(990-1078)、晏几道等。

晏殊、欧阳修等,都是达官贵人,作品都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风度,但作品个性极不分明,往往彼此相混。晏几道的作品则把五代南唐、花间的词风发展至高峰。

在这一期的词人中,范仲淹于温婉中寓豪宕之气,下启苏轼豪放词风。张先创作了一些慢词,对慢词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北宋中期[编辑]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柳永开始大量作长调,喜用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

在词的内容方面,柳永也有所开拓,内容多写都市的繁荣生活,以及沉溺其中的男女心理。除恋情相思外,他还写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羁旅愁思、怀古喟叹。

作品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意境秀丽,情景交融。其后苏轼在婉约词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想像丰富奇特,个性鲜明。

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他又开拓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使词脱离音乐的束缚,又以诗为词,词境圹大,个性分明。不过当时仿效苏轼的人不多,即使苏门学士黄庭坚、秦观,词风都近柳永而不近苏轼。

北宋后期[编辑]到了周邦彦,则于慢词的审音调律上有贡献,善于创调,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富艳精工,好用典故;词的技巧、格律进一步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