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的论语所有】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论语》古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中文言文学习哲理 译文全译逐句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初中语文古诗文必读中的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就时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它,看到自己也有他的短处,就改正它。”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讨厌做的事,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初中生古诗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原文和翻译要分开写.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 5.古诗词、论语、、、、《论语·子罕》中有以下一段,供您参考: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以下是繁体的原文和译文,供您参考: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於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6.论语的诗句有哪些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选自“论语季氏篇” 释义: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选自“论语卫灵公篇” 释义: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选自“论语里仁篇” 释义: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论语十则” 释义: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选自“论语十则”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7.初中文言文《论语》原文《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古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初中文言文学习哲理译文全译逐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