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古诗词和古文时需要读古音吗(异读、入声字情况)可以用古音读,可以用粤语等保留入声的南方方言读。 用粤语随便找古代的口号或诗歌读,就会发现惊人地押韵。比如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zap1 阴入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jap1 阴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gap1 阴入 都是入声韵。平声是无法表现出曹植当时的情绪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lap6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gat1 另外也可以试下《满江红》,听听罗文唱得这首歌,也都是入声韵,以此表达悲愤的情绪 2.一定要按古字读音吗1.古代读音确实没有统一,但也有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我们所知道的古音,一般是从古诗古书中得来的,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以官话作为标准写的。 2.不那么可靠。现在对古代音韵的研究,也是推测的——不过这推测有根据。至于具体怎么发音,是不清楚的。 3.既然是为数不多的难读古字,就说明现在说的人很少,因此没有必要人为规定,把它的读音给变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它自己就会从人们口中消失。 4.没有必要。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按古字读音,即使是念诗,念古书。但是我们要知道,按现在的音读有不和谐的地方,那时因为古今音的变化,不是古人的错误。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古诗文中的字一般是按古音还是普通话读音来个人觉得还是按普通话来读,按古音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谁知道真正的古音是怎么读?毕竟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那时不像现在就录音资料,连口腔发音图都没有,你怎么知道这个字是这么读? 2、现在的一些所谓古音,也仅仅是近代现代的人根据一些地区的方言,进行推导出来的拟音而已,到底是不是这样读?鬼知道。 而且,同样一个字,不同的音韵学家推导出来的拟音就不一样,蒲立本、郑张尚芳、王力、高本汉、潘悟云,这些都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师,你信谁的?你又如何判定哪个人推导出来的读音更接近这个字在古时候的本来读音? 所以,我觉得,现代人读古诗按古音读,是自寻烦恼,是自欺欺人,毕竟我们不是文字专家,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见得就是对的。另外,就算某位专家推导的拟音是正确的,但是,你读古诗时,不能只是韵脚才读古音,而韵脚之外的字就读今音呀?要么就整首诗所有的字都按古音读,不然的话,会不今不古的,让人笑话。我就以上面那位朋友所举的例子来说: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读古音xia,但是,”山“和”石“呢?在写这首诗的唐代,是没有卷舌音,卷舌音是蒙古人在元朝入主中原之后才出现的,sh是卷舌音,那么,你也得按古音来读。 本人不是不赞同复古,但复古也是视情况而定,不能全盘复古。就象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学西方,有些人主张全盘西化,后来的事实证明,全盘西化是不可取的,同样,复古也是如此,要有选择性。 4.我想了解古诗中的古音,应该读什么书古音!?饿~现在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古音分平、上、去、入,平音有阴平阳平,故五音 现在的普通话,去声已经消失了 如果你想了解发音,就学学南方方言,粤语,闽南话神马的,部分南方方南保留了去声 如果你想了解字的话,很简单,百度一下平水韵就好了 /view/125886.htm这是地址 再给你推荐 一个视频 /playvideo.asp?id=7840 5.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古诗词里面的字的读音呢说起如何正确读古诗词里的字音,这就涉及到古音,但古音根据不同时代又可以分成三个,一个是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叫上古音,像《诗经》里的韵部系统就是上古音的读法; 另一个是中古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但是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隋代陆法言著的诗韵书《切韵》音系。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叫近古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从上面我们分清楚了古音相对应的各个时代,那么如果我们要正确的读南北朝之前的诗,也就是《诗经》《楚辞》这类的诗,就要用上古音去读。 就是因为古音和今音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我们的《楚辞》的时候感觉不押韵。比如:《九歌》中的一首云中君: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芳”“央”“光”押韵,“英”字是不是不押韵了?其实在当时是押韵的,我们用今音去读就不押韵了。即便是用中古音去读,也还是不押韵,这就是上古音。 如果我要读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诗,这时候的诗都叫古风体,比如大家知道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有一首诗《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稀”和“归”“违”好像不押韵,其实在当时是押韵的,用的是中古音前期。 所以我们要读唐诗时,最准确的就是用中古音的后期。 那么我们读宋词元曲,就是近古音,比如李清照词“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这里的“裳”字读 chng,不读shang。又比如宋朝曹组的一句词“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这里的“斜”字读xi,不读xi。 所以这些在106韵部的“平水韵”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归类。 那么我们今人该怎么去正确读古诗呢? 可以先看看林庆勋和竺家宁的著书《古音学入门》,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中古音入门》;下编《上古音入门》。完全是根据诗韵来的,挺好的。 还有李新魁著的《中古音》,朱晓农的《语音学》教你怎么发音,是学习发古音的好书。 如果嫌这些都太麻烦,那么还有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像字典一样的查,很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