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是怎么表达提建议的

1.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词眼;朗读;留白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培育精神的沃土。人教版小学语文共编入60首古诗词,篇篇璀璨精华,让学生受用无穷。但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困难、体会难以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习与教学效率。加之,为了应试所需,很多老师干脆选择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用现代白话直接翻译诗词的意思,没能让学生真正品味诗词的内涵意境。如何让古诗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我有下面四点教学建议:

一、巧抓词眼,重点突破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对古诗文中的诗眼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认识,要理解准确,才能由此及彼,理解

2.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陈京龙 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赏析作者在古诗词中是如何表情达意,如何谴词造句,如何写景状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与好处等等。

为了提高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有效快速地解答这类考题,现分类解析与训练如下。 命题热点1:修辞方法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对偶、对比等。

考题中常要求先判别古诗词用什么修辞方法,再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对此的考查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也有的将修辞归入表现手法或语言运用中,为突出它,为便于讲述,这里单独列出来。 【名题精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Ⅱ)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解题思路】诗的三、四句,从形式上看,主要的修辞方法是对偶。

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应,这两句,“芳树”对“春山”,“无”对“一”,“人”对“路”,“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对得比较工整。从内容看,“无人”是关键,因“无人”,花便自开自落,无人观赏;因“无人”,“鸟”也便自啼自鸣,无人听闻而成“空”。

用对偶句强调诗人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寂寞之感。 【参考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类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注]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及效果。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①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

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 这首元曲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中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请简析之。

答:。

3.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有哪些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4.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