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秋天的古诗唐·杜牧《山行》 [原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The upper distant cold mountain stone footpath is tilted , 白云生处有人家。 the white cloud life place has a household。 停车坐爱枫林晚, I stop my coach at maple woods to gaze my fill , 霜叶红于二月花。 frost-bitten leaves look redder than early spring flowers 2.描写秋景的诗句秋霜: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杜甫 秋月: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皮日休 秋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叶: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描写秋天的古诗及诗人《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日》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描写“玉树”的诗句有哪些1.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南北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2.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五代: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 4.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唐代:牛殳《琵琶行》 5.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6.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唐代:许浑《金陵怀古》 7.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唐代: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 8.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唐代: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9.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清代:屈大均《秣陵》 10.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魏晋:曹植《仙人篇》 5.描写秋的古诗带秋字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_陶渊明《饮酒·其四》 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____刘禹锡《秋风引》 3.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____白居易《微雨夜行》 5.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佚名《长歌行》 7.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____韦应物《闻雁》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____王绩《野望》 9.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____杜牧《长安秋望》 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1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2.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____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3.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____佚名《西洲曲》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____李绅《悯农二首》 1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____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____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18.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____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____杜甫《江汉》 20.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____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2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2.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____杜甫《天末怀李白》 23.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____李白《长干行二首》 2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____王维《归嵩山作》 2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____虞世南《蝉》 2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____李白《玉阶怨》 27.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____马戴《落日怅望》 28.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30.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____白居易《南浦别》 3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32.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____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3.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____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4.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____贾岛《题诗后》 3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____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6.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____张翰《思吴江歌》 37.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____王昌龄《送狄宗亨》 3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9.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____曹雪芹《残菊》 4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____杜牧《秋夕》 41.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____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4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4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____赵翼《野步》 44.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____鱼玄机《闺怨》 4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6.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刘禹锡《秋词》 48.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杜甫《登高》 50.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____王维《秋夜曲》 6.描写秋花的诗句古诗句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花 诗人:杨万里 朝代:宋 憔悴牵牛病雨些,凋零木槿怯风斜。 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匾豆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晏几道《蝶恋花·**开时伤聚散》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未追赤松子,且泛**英。——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苏轼《浣溪沙·咏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是孤芳。——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问篱边**,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