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二)夏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3、深居俯夹城,春支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三)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四)冬1、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五)山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七)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八)月1、晨兴理荒秽,带月何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九)风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十)花 ⑴菊花: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⑵荷花: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⑶其它: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6、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 2.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类中考必考篇目:(古诗)(七上) 1.论语 2.曹操《观沧海》 3.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辛弃疾《西江月》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孟浩然《过故人庄》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李商隐《夜雨寄北》 10.杜牧《泊秦淮》(七下) 11.木兰诗(八上) 12.杜甫《望岳》 13.杜甫《春望》 14.王维《使至塞上》 15.陆游《游山西村》 16.崔颢《黄鹤楼》 17.苏轼《浣溪沙》(八下) 1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杜牧《赤壁》 20.文天祥《过零丁洋》 21.苏轼《水调歌头》 2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3.陶渊明《饮酒·其五》 24.李白《行路难·其一》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龚自珍《已亥杂诗》 2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0.李商隐《无题》 31.李煜《相见欢》 32.王安石《登飞来峰》(九上) 3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6.白居易《观刈麦》(九下) 37.《诗经·蒹葭》 38.《诗经·关雎》 39.李贺《雁门太守行》 3.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类中考必考篇目:(古诗)(七上) 1.论语 2.曹操《观沧海》 3.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辛弃疾《西江月》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孟浩然《过故人庄》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李商隐《夜雨寄北》 10.杜牧《泊秦淮》(七下) 11.木兰诗(八上) 12.杜甫《望岳》 13.杜甫《春望》 14.王维《使至塞上》 15.陆游《游山西村》 16.崔颢《黄鹤楼》 17.苏轼《浣溪沙》(八下) 1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杜牧《赤壁》 20.文天祥《过零丁洋》 21.苏轼《水调歌头》 2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3.陶渊明《饮酒·其五》 24.李白《行路难·其一》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龚自珍《已亥杂诗》 2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0.李商隐《无题》 31.李煜《相见欢》 32.王安石《登飞来峰》(九上) 3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6.白居易《观刈麦》(九下) 37.《诗经·蒹葭》 38.《诗经·关雎》 39.李贺《雁门太守行》。 4.初中古诗文分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优秀篇章,分类为学习篇、生活篇、劳动篇、抒情篇、风景篇等五篇,思路清晰,选诗系统,给读者阅读欣赏古诗词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古诗人所吟咏的人生的所观所赏、所亲所爱、所悲所欢、所思所愿、所作所为;祖国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等优秀诗篇尽量收录编纂,别出心裁,趣味横生,使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以往中国古诗词选读注本,大都是按诗人人物的序列来选编的.按内容分类解读古诗词好处:一是便于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二是便于掌握和摸清中国古典诗词传承和发展的诗史.三是便于比较鉴别古典诗词的风格和优劣.正如诗学大师朱光潜所说:“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四是便于学习、便于理解、便于鉴赏、便于运用.随时随物,随人随景,随事随情,一册在身,欣赏古诗,得心应手.---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 5.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分类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 目录: 七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课外古诗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七年级下册 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课外古代诗歌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八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课外古诗 《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陆游) 八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饮酒 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初春小雨》(韩愈)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辛弃疾) 九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 《忆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课外古诗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中吕·朝天子》(王磐) 九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课外古诗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6.初中语文诗词归类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 (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谁有历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的题目和答案古 诗 词 阅 读 题 一、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清)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浩 荡 离 愁 白 日 斜 , 吟 鞭 东 指 即 天 涯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3、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5、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1、略 2、“浩荡离愁(离愁) 3、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 6、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 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3.《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怎样的景象?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略 2。不够 3。 春水初涨、莺飞燕舞、春花渐开、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4.“几处”“谁家”,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5.“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 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6.“水面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7.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望 岳 杜甫(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造 化 钟 神 秀 , 阴 阳 割 昏 晓 。荡 胸 生 层 云 ,决 眦 入 归 鸟 。 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造 化 钟 神 秀 (2) 会 当 凌 绝 顶 3、翻译下列句子。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 4.赏析句子:(1)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表达效果。(2)赏析“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作用。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句诗表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6、尾联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略 2。 钟:聚集。 会当:终当,终要。 3.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4.“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 “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 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达雄伟的特点。 6.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 7.诗歌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赏析句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略 2。左迁:贬官。 与:给。 3.(1)漂泊之感,离别之情。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本诗是一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切之情。5、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苏 轼(宋)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左 牵 黄 ,右 擎 苍 . 锦 帽 貂 裘 , 千 骑 卷 平 冈 。 为 报 倾城 随 太 守 ,亲 射 虎 , 看 孙 郎 。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 , 鬓 微 霜 , 又 何 妨 ! 持 节 云 中 , 何 日 遣 冯 唐 ? 会 挽雕 弓 如 满 月 ,西 北 望 ,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