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廉洁的古诗词《三年为刺史》(其二) 【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冷泉亭》 【宋】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求有关廉洁的古诗文1、后汉书·杨震传 南朝刘宋:范晔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2、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译文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3、乞不用赃吏疏 宋朝:包拯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 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 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译文: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 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 3.关于清正廉洁的古诗1、《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4、《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译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仓多存粮偷吃公粮的鼠雀高兴,野无杂草常啃青草的兔狐发愁。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 5、《入京诗》——明代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译文: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来讨好上司,那就会给人民的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4.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有: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翻译: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翻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翻译:面临着做官,没有什么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临着钱财,没有什么比廉洁不贪更为可贵。 4.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 翻译: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5.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王冕 翻译: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5.关于“廉洁”的古诗词有哪些1、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2、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入京 明代: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4、拒礼诗 明代: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5、燕京杂诗 清代:郑板桥 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爱钱。但愿清秋长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