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唐朝胡服的诗句

1.有关唐朝盛衰的诗词

如下三首都是通过言他以抒发对大唐昔盛后衰的感慨的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注】照夜白:马名。龙池:在唐宫内。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

“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简析】本诗通篇写画写马,实际是在写人。那时唐玄宗和肃宗都已去世,诗人在异乡偶遇曾煊赫一时的将军画家,因而引起许多感慨。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是前人很中肯的说明。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凤。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圪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注】丹青:绘画。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跟她学过书法。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简析】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期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注】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简析】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2.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3.有关唐朝盛衰的诗词

如下三首都是通过言他以抒发对大唐昔盛后衰的感慨的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注】照夜白:马名。龙池:在唐宫内。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

“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简析】本诗通篇写画写马,实际是在写人。那时唐玄宗和肃宗都已去世,诗人在异乡偶遇曾煊赫一时的将军画家,因而引起许多感慨。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是前人很中肯的说明。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凤。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圪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注】丹青:绘画。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跟她学过书法。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简析】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期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注】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简析】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4.有关反应唐朝盛衰景象的诗歌

如果是想表现由盛到衰的,韦庄的《台城》,杜甫的《春望》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形容唐朝繁荣的诗句有哪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食不重味,衣不杂采。——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杜甫的《忆昔》回忆了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经济发展繁荣的情况: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6.有关唐代诗人的诗号,请大家过来帮帮忙诗狂,诗佛,诗杰,诗魔 爱问

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 指唐代王维。 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魔 指唐代白居易。

诗佛——王维 王维,字摩诘,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 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

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 21 岁中进士,得到张九龄提拔,官至监察御史。

张九龄罢相,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

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后世也就有人把他称为“诗佛”。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富有情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很广。有书记载,白居易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在朝作官的名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姓名,熟视半天才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连连赞叹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白居易遂名声大振。

白居易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三千首之多,由于他酷爱吟诗,“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诗魔降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的诗句,后人就以“诗魔”称白居易。 1、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 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 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 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 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五言长城 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 言长城”。

11、诗鬼 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2、杜紫薇 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3、温八叉 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4、郑鹧鸪 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5、崔鸳鸯 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