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送别的宋词

1.写送别的宋词

鹧鸪天 --- 别情 (聂胜琼) 玉惨花愁①出凤城②,莲花楼③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④,别个人人⑤第五程⑥。 寻好梦,梦难成。

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作者简介】 聂胜琼(生卒年不详),长安名妓。后嫁李之问。

【注释】 ①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②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莲花楼:饯饮之处。 ④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⑤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⑥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在长安送别李之问时所作。上片写送别情景。

出城相送,玉惨花愁, 莲花楼下,柳色青青。一曲阳关,离人远去,留下了绵绵相思与怀念。

下片写别后凄伤。 欲寻好梦,梦又难成。

泪湿枕衾,辗转达旦。雨声和泪,滴到天明。

相思之情,令人心 碎。 据《词林纪事》载:之问得此词,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

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善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尖取归。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

2.送别的宋词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大学毕业时,大家唱这首歌,心下伤感,有些人这一别,此生怕是都无缘得见了。不是宋词,只是有感。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的词是我所喜欢的,宋词里,喜欢晏殊,晏几道。

香尘已隔犹回面,已经远去却又回转,离开之人的恋恋不舍。最是离别苦

3.有关写送别的诗句

诗中别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4.描写送别的宋词

词:

1.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2.雨霖铃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5.关于离别的诗词

问君何事轻离别,人生能几团栾月。【纳兰】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苏轼】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元稹】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苏轼】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辛弃疾】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纳兰】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吴梅村】

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李商隐】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柳永】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晏几道】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6.关于送别的诗词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

作者:王维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别》

作者:杜牧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