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滕王阁有关诗句对联

1.有关滕王阁的对联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珠帘卷雨。湖山无恙,擅楚尾吴头之胜,凭栏四顾,况更睹金绳摩汉,铁柱凌霄。

译文:文章是有精神的,因为纸张等载体得以流传,在世间流转千年依旧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画栋飞云,珠帘卷雨的画面。湖泊和高山依旧,在楚尾吴头的盛景上凭栏四顾,金色的绳索,凌霄的铁柱一直就在眼前。

3、今古几重阳,依然地阔天高,万里长风送秋雁;东南一都会,正是虹消雪霁,千家山郭尽朝晖。——李联琇

译文,从古至今,多少次重阳,依旧是天空高广土地辽阔,万里之外吹来的长风送走了秋天迁徙的大雁。东南的都会,正是彩虹消失,飘雪融化的时候,千家万户灯火通明一片朝气。

4、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常江(中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

译文:九月秋季题下的序言,常常使得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小心的提笔书写。巨大的浪潮和飓风,又常常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提笔书写。

5、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译文:滕王死了都不知道有多久了,只剩下滕王阁还存在于世上,想当年的金碧辉煌,现在都以不存在了。阎公为了传扬滕王的事迹,凭借的是一过路书生的序,提醒东南的众人啊,莫看轻了过路的书生 。

扩展资料

有关滕王阁的评价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

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

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滕王阁

2.有关滕王阁的对联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珠帘卷雨。湖山无恙,擅楚尾吴头之胜,凭栏四顾,况更睹金绳摩汉,铁柱凌霄。

译文:文章是有精神的,因为纸张等载体得以流传,在世间流转千年依旧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画栋飞云,珠帘卷雨的画面。湖泊和高山依旧,在楚尾吴头的盛景上凭栏四顾,金色的绳索,凌霄的铁柱一直就在眼前。

3、今古几重阳,依然地阔天高,万里长风送秋雁;东南一都会,正是虹消雪霁,千家山郭尽朝晖。——李联琇 译文,从古至今,多少次重阳,依旧是天空高广土地辽阔,万里之外吹来的长风送走了秋天迁徙的大雁。

东南的都会,正是彩虹消失,飘雪融化的时候,千家万户灯火通明一片朝气。 4、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

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常江(中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 译文:九月秋季题下的序言,常常使得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小心的提笔书写。

巨大的浪潮和飓风,又常常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提笔书写。 5、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译文:滕王死了都不知道有多久了,只剩下滕王阁还存在于世上,想当年的金碧辉煌,现在都以不存在了。阎公为了传扬滕王的事迹,凭借的是一过路书生的序,提醒东南的众人啊,莫看轻了过路的书生 。

扩展资料 有关滕王阁的评价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

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

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

3.滕王阁大门上的对联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又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中,却又是充满天地间生机的涌动。

本来,静默是一种特殊的永恒。可落霞不落寂,孤鹜不孤独,在这里,大自然的意妙、博远、浩渺,通过彩霞飞缕、孤鹜争翅,表达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丽流动变幻的万千气象。

“秋水共长天一色”,由把碧水与远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界限模糊,先把视线引领至水天相接之处,再从天水相接返回,上下浑然一体,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与永恒。这已是人的视线所能涵盖到最远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无限空间的意象已尽在胸间。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兴废总关情。

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帝子长洲,仙人旧馆;将军武库,学士词宗。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把西江水一口吸干,聊润我枯唇,纵谈曩日兴亡,多少桑田变沧海;将南浦云两手抱住,不放他出岫,免得随风飘荡,又无霖雨及苍生。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当代名人为滕王阁也增加了色彩,现任中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常江先生有一联: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4.滕王阁上的对联

1、清代何栻撰写的对联。

上联:千载登临容我辈; 下联:一灯读序忆儿时。 何栻是道光年间进士,参与编撰《江西通志》,是滕王阁慕名者之一。

作者不甘寂寞,也以滕阁的知音自居,跻身“登临”者的行列。“容我辈”,一个“容”字,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下联作者掉转笔锋,从赞阁写到《序》文,滕王阁之所以历世生辉,乃《序》文为其生色之极。想当年,滕王阁初建时就那么一两层,知名度有限。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出,使南昌的地理、沿革、山川、人物和风情传扬天下,滕王阁随之身价百倍。这令自己置身杰阁,赞其风采,同儿时的感受又不一样,颇有“庐山真面目”相识恨晚之憾。

2、清代宋荦所撰写的对联。 上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下联: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撰联者驻足滕王阁上,放眼四顾,扑入视野的是天水融为一色的西山。置身于这种优美的环境之中,作者心里思绪万千,他多么想看到当年建阁的帝子,这处杰阁营筑以来,孕育了多少名人才子。

遥想当年,仙神显灵,助风一帆,一夜之间将王勃送到了滕王阁,留下传世之作。 下联中,作者自我发问:什么时候再能出现此类的“长风巨浪”将更多的“江上才人”送到滕王阁上,写出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呢?全联四个六字句,所忆、所想、所问、所望,呼之而出,一气呵成。

3、清代李文敏撰写的楹联。 上联: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云飞,珠帘卷雨; 下联:湖山无恙,擅吴头楚尾之胜,凭栏回顾,况更睹金绳摩汉,铁柱凌霄。

李文敏是咸丰进士,同治年间任江西巡抚,这副楹联是他赴任期间所作。 作者开门见山把读者的欣赏兴趣引到具有传神的《序》文中来,笔法大起大落,初见波澜。

滕王阁历千年之久,盛誉不衰,不能不归于“文章有神”。倘若王勃不写这篇序,滕王阁也许难有机会重修二十八次之多。

下联开头写滕王阁建在这得天独厚环境里,其胜也数一绝。接下,读者仿佛看到,正凭栏回首的作者为眼前所见的景观叫绝:“金绳摩汉”,“铁柱凌霄”,南北对峙,竞相雄巍。

“金绳”,指绳金塔,相传当年建塔,掘地见金绳一束;“铁柱”,指万寿官,昔有铁柱镇蛟之说,“摩汉凌霄”形容高耸云天之状。 这副楹联推崇《序》文,在联中发挥有致。

既有对胜迹的赞许,又有对序文的鉴赏。字句不多,落地有声,节奏明快,荡气回肠。

平仄对仗,也颇注重,无怪人们将此联置于今之新筑的滕王阁楼之中,供人品味。 扩展资料 一提起“滕王阁”,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王勃写的《滕王阁序》。

雄踞赣水之滨的“滕王阁”,因“序”而名扬天下,声威古今。 其实“滕王阁”不止江西南昌有,四川阆中也有一座“滕王阁”,而这两处的“滕王阁”都渊源于山东滕州。

赣、蜀“滕王阁”之名源于古滕,两座“滕王阁”历经千余载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而李元婴的原始诏封地古滕国(今山东滕州)却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南昌、阆中“滕王阁”皆成名于诗文。滕王阁因滕王而建,滕王源于滕州。

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公元1182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 唐贞观十三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受封为滕王。

李元婴初到山东滕州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将他贬到苏州。

而他在滕州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州”罢了。 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

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

5.有关滕王阁的诗句

滕王阁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楼 唐 张九龄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去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淡淡澄江漫,飞飞度鸟集. 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 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 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钝虽自勉,仓廪素非实. 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术. 登城楼望西山作 唐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 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在. 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滕王阁 唐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 柘枝蛮鼓殷情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 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处处催. 钟陵饯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红筵高在云, 歌声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阁秋望 唐 张 乔 创来人世殊,几度绕汀芦. 迭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重登滕王阁 唐 李涉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滕王阁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无已时, 陈蕃徐孺去何之? 愁来径上滕王阁, 覆取文公一片碑. 题滕王阁 宋 苏辙 客从筠溪来,奇侧舟一叶. 忽观章贡馀,晃荡天水接. 霜风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气奔西山浮,声动古今业.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鸟会,目送凫雁灭. 遥观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洲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买丰碣. 毫气相凌荡,俳语终仓卒.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和篇亦无陋,抱恨费弹压. 但当倒瓶罂,一醉沧江月. 登 滕 王 阁 宋 苏轼 坐久淡无虑,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渔火,繁露湿江城. 向夕横燕望,今宵习楚声. 因怜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阁感怀 宋 王安国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魏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迭乱云浮. 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 宋 朱熹 滕王阁下水初生, 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岂知陈迹在, 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卷, 檐铎风惊玉配鸣. 满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赋滕王阁 宋 辛弃疾 高阁临江渚, 访层城,空余旧迹,暗然怀古. 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 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 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 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帘歌舞. 为徙倚,阑干凝伫. 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 谁共饮?有诗侣. 长寿乐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滕王阁 宋 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 犹闻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 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搏双雁, 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阁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阁次韵刘允叔 宋 戴复古 消遣客怀寻胜事,酒杯诗卷得同携. 当年杰阁栖龙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红秋水上,好山横碧画栏西. 几人登览皆磨灭,惟有前峰压不底. 登滕王阁 宋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西山云涨,章江涛作. 何处征帆林杪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漂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销,城头角. 滕 王 阁 王英 连城高阁起崔嵬,帝子曾经歌舞来. 四面帘栊开晴雾,半空箫鼓隐春雷. 缑山谩说乘龙去,辽海徒闻化鹤回. 惟有三王遗刻在,年年风雨长莓苔. 滕 王 阁 宗必经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 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 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 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滕 王 阁 虞集 天寒江阁立苍茫,百尺栏杆迤夕阳. 岁久鱼龙非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 灯火夜归湖上雨,隔邻呼酒说干将. 题 滕 王 阁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阁,不见鸣銮佩玉声. 惟有当时帘外有,夜深依旧照江城. 滕王阁 虞集 危楼百尺倚栏杆,满目江山不厌看. 空翠远凝江树小,落霞飞送酒杯宽. 千年剑气冲牛斗,半夜天香下广寒. 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 滕 王 阁 王慎中 前王欢赏地,栋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还将旧日同. 夷犹临短槛,感叹对长风. 世事匆匆里,江流自向东. 滕 王 阁 李东阳 滕王高阁罢崔嵬,谁筑西江第一台! 云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叹古今才. 丰城夜气闻龙起,彭蠡秋风送雁来. 几欲乘槎问牛斗,不知平地有三台? 滕 王 。

6.关于滕王阁诗句

一、《滕王阁诗》 作者:唐代王勃 1、全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翻译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

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

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二、《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作者:宋代吴潜 1、全诗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2、翻译 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

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

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三、《重登滕王阁》 作者:唐代李涉 1、全诗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 2、翻译 滕王阁上唱着尹州歌,二十年前到这里游览过。

你别问这是好是坏,青山景色常在,水也依旧在流。 四、《钟陵饯送》 作者:唐代白居易 1、全诗 翠幕红筵高在云,歌钟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 2、翻译 翠青的帐幕,红锦铺设的酒席要高耸入云的样子,唱一首歌千家万户都会听到。

过路的路人在指着滕王阁说:”看,那是在送忠州去的白使君啊。“ 五、《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咨劝》 作者:唐代杜牧 1、全诗 樯似邓林江拍天,越香巴锦万千千。

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 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要君严重疏欢乐,犹有河湟可下鞭。 2、翻译 樯橹像树林一样,惊涛拍打着天际,南方的香料和巴蜀的丝绸琳琅满目。

滕王阁上还留着跳柘枝舞时击打的鼓,铁轴船依然停靠在徐孺亭西侧。 重臣大吏并非不尊贵,统领万人之军大权在握,但还是要奉劝远离享乐,还有河湟等着收复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