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篇小学诗歌:小课堂,大课堂如果校园是小课堂, 那么社会就是大课堂。 我们既是小课堂的学子, 也是大课堂上的学生。 我们在小课堂里学到的, 是科学文化知识, 是先辈们宝贵的智慧结晶。 可是,小课堂里也并非什么都可学到。 我们是离不开大课堂的。 我们在大课堂里, 可以学到生活常识, 可以学会交友, 可以了解很多小课堂里的东西。 可是,大课堂里教会我们的, 都是零散的,像散落的珍珠。 只有小课堂里才可以学到整合的,系统的,串成一串的项链。 我们要说, 我们是离小课堂, 但是也不能离开大课堂。 同学们, 让我们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 到大课堂里收集珍珠, 到小课堂里, 将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来吧,同学们, 向着梦想的远方奔跑吧, 青春是美好的, 闪亮的青春, 快乐的童年,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的课堂。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1)此题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概括总结.新闻要求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回答该题时,应注意一下.可概括为:首套国学高中教材今秋进课堂,将原文全本讲解《道德经》.(2)此题考察了学生对图表有效信息的提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读图表,横向纵向提取信息,并找到它们的特点和共性,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切题的答案.平时要养成多读、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从读书中发现的问题等等,自己不仅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还要多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从材料一可概括出:深度阅读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来源.从材料二可概括出:学生引用作品涉及诗人数量最多的朝代是唐代.从学生作文涉及的资料来看,传统的书籍、报刊引用率最高,歌曲已经成为阅读之后,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社会、感悟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3)此题考察了学生对病句的辨识和修改.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前分句“是否”表示不确定的意思,而后分句“不是…而是…”表示确定的意思,前后不调谐.“这样的编排体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清晰地把握经典”一句为宾语残缺.在“把握经典”后面添加“思想内涵”.答案:(1)首套国学高中教材今秋进课堂,将原文全本讲解《道德经》.(2分)(2)①深度阅读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来源.②学生引用作品涉及诗人数量最多的朝代是唐代.③从学生作文涉及的资料来看,传统的书籍、报刊引用率最高,歌曲已经成为阅读之后,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社会、感悟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每点1分,共3分)(3)宾语残缺.在“把握经典”后面添加“思想内涵”.(2分)。 3.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1 课题背景: 大概从宋词起就有了填词赋曲的做法,甚至有了流水到处皆唱柳词的说法,这无疑就群众化平民化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从诗词影响流行歌曲的历史看,可谓是渊远流长了.这和他们互相的需要有关系:首先,诗词具有强烈的韵律感,而歌曲必有节拍;其次,诗词总是蕴涵着作者各种感情的载体,而歌曲是表达感情的更外放的方式;再次,诗词在以前是宫廷专用,而歌曲则是人人可唱,结合后就扩大了诗词的影响力度. 2 课题目的: 了解中华人民的智慧和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3 活动步骤:搜集古代被谱成曲的词并感受它的奥妙,发掘现代歌曲引用古词意象的足迹 4 成果概述:搞清楚了它们互相补充又互相推进的关系 5 感受体会及小结:诗词乃华夏文化的一大精髓,但也正因为他地位的崇高而未免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但把他纳入浅显易懂的歌曲中无疑是个创举. 在歌声中品味诗词的跌宕起伏. 4.古诗词诵读课题主要有哪些阶段性成果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5.古诗词歌曲进校园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古诗歌曲进校园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古诗,热爱古诗,并背诵自己年龄段适合的的古诗,至于歌曲,应该指的是元曲,或是一些古老的曲子,让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歌曲,例如: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先了解作者 2.了解字词的意思 3.再了解曲的大意 4.了解主题思想 5.再对比不同的曲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6.体会一下诗意 7.会背并会默 个人看法 可以大量让同学们了解,掌握古诗歌曲 建议 每天早上读诗10分钟 6.古诗词诵读课题主要有哪些阶段性成果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 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 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 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 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 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7.关于诗歌的研究课题怎么做首先要确定课题的题目,然后根据题目列提纲,就是课题涉及的一些方面,需要调查的一定要亲自去调查,但在调查之前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想要的结果做一个假设,再与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一定要对结果分析,这是一个课题的亮点,最后还要有总结。 前面还有一些细节,比如课题背景,目标,具体方案,方法,及经费预算等。课题研究的深度与亮点就在分析与结论的部分,所以在这样的部分一定要亲自去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资料一定要多方面收集,只靠网络是不行的。 我在大学做过一个课题研究,用了半年的时间,最后得到了导师很高的评价,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见,希望对你有用,祝你好运。 8.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