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古诗1、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基本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平地要落后二三十天。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4、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我国的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5、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冷锋之快。描绘的是天气特征,说的是下了一夜的雪,树上挂满了雪花,好像千万朵梨花盛开一样。 7、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8、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9、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10、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丘陵地形。 12、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是我国的南岭一带。 13、“山前桃花,山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地理差异诗句太多,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2.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1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诗句里的关键词是:塞北,江南.这两个词语体现的方向是南北,因此从塞北到江南,出现了不同的景观,即不同的自然带,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故正确;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诗句里的关键词是:塞北,江南.这两个词语体现的方向是南北,因此从塞北到江南,出现了不同的景观,即不同的自然带,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C.“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诗句里的关键词是:塞北,江南.这两个词语体现的方向是南北,因此从塞北到江南,出现了不同的景观,即不同的自然带,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诗句里的关键词是:塞北,江南.这两个词语体现的方向是南北,因此从塞北到江南,出现了不同的景观,即不同的自然带,所以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古诗1、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基本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平地要落后二三十天。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4、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我国的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5、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冷锋之快。 描绘的是天气特征,说的是下了一夜的雪,树上挂满了雪花,好像千万朵梨花盛开一样。7、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8、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9、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10、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丘陵地形。 12、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是我国的南岭一带。13、“山前桃花,山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地理差异诗句太多,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