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鉴赏中各种作用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八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2.古诗文阅读鉴赏的好处高中诗歌鉴赏常见术语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方法又称艺术手法等等 包括几个方面1.修辞类:对比,对偶,比喻,比拟,借代,起兴,夸张,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等2.构思类:联想,想象,用典,引用,烘托,衬托,渲染,象征,对比,白描等等3.结合类:远近,视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古今结合,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这些是我们老师归纳的.挺好的 此外还要注意诗歌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简洁如练,浑厚雄壮,沉郁顿挫,辞藻华丽,含蓄委婉,公正典雅,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等.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 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B. 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山居秋瞑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 3.文学鉴赏的作用是什么文学鉴赏的作用 虽然文学鉴赏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的作用却能辐射到文学活动的其他环节。首先,文学鉴赏是文学功能的实现机制。文学的功能可以举出种种,但是其中无论哪一种功能,离开了文学鉴赏都无法得到实现。就一定的作品而言,它具备了某种性质并不意味着它已经产生了实效,作品的性质还只是一种前功能或潜功能,在这里要将潜在的变成实在的、可能的变成现实的,还必须借助于文学鉴赏,只有通过文学鉴赏,作品才能满足读者的欣赏需要,才能对读者产生影响,才能发挥实际意义,也才能谈得上产生功能。正如马克思所说:“供给的产品本来并没有效用。它的效用是由消费者确定的。即使产品的效用得到公认,但产品究竟不仅仅代表效用。 4.诗歌鉴赏里什么是内容作用什么是结构作用结构作用一般有套路,内容作用需要自己分析,比如: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 2、打伏笔 3、转换话题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5.语文诗歌赏析有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诗歌鉴赏步骤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6.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 针对诗歌鉴赏 jiàn shǎng [appreciate]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 引证解释 亦作“鉴赏”。1.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 敦 有高名, 戎 恶之。 敦 每候 戎 ,辄托疾不见。 敦 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 2. 谓赏识。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其鉴赏称颂人物,初未甚信,其后卒享盛名为贤士者,故 陆歙州 、常简州 皆是也。” 宋 黄庭坚 《和答莘老见赠》:“儿曹被鉴赏,许以综九流。” 明 徐渭 《送俞生之入楚》诗:“归来逢鉴赏,几度抹山窗。” 3. 鉴定欣赏。多用于艺术品、文物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淳化阁帖》:“《淳化阁帖》,非精於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 明 文徵明 《咏次明》:“寄情时有樗蒲乐,博物咸推鉴赏家。”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 相关汉字鉴、赏 鉴赏相关词语 欣赏、鉴定、借鉴、观赏、鉴于、悬赏、鉴别、赞赏、赏析、赏识、年鉴、赏心悦目、赏金、奖赏、赏赐、鉴证、赏月、图鉴、通鉴、前车之鉴、司法鉴定、观赏鱼、激赏、宝鉴、资治通鉴、重赏、赏脸、鉴定人、赏罚、亲子鉴定、雅俗共赏、印鉴、明鉴、犒赏、赏玩、赏光、玩赏、赏心、赏钱、论功行赏、鉴真、鉴湖、赏罚分明、鉴识、赏心乐事、赏鉴、称赏、鉴戒、镜鉴、知往鉴今、照功行赏、悦目赏心、以古为鉴、油光可鉴、殷鉴不远、邀功求赏、以誉为赏、以人为鉴、以往鉴来、天人共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