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人要学古诗和古文这是你不了解的了 台湾的中国古典文学 包括古文 的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古文能力都要远远强于大陆 古诗词古文的学习 将对你的人生有所帮助 我相信你的年龄还不大 学习古文可以让你更加有能力去理解 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泱泱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内涵 等你长大了 成熟一些了 你再去回味曾经学过的古文 你会有一个新的感想 那时 它将对你的人生也许会有所帮助 让你有所感悟 这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孔子学院开到了全世界 这不是中国人想开就开的 是要他国的高等院校想我国申请的而且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过获得批准的 当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 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中国的古代文学 当外国人都比你(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 只是以你来做个比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比你都精通中国的古诗词古文 一个外国人在你面前出口成章 甚至问的你哑口无言的时候 你不觉得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会让你很难为情么 所以我请你再去考虑一下你对待古代文学精粹的态度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积淀,被称为经典文学,而从古至今,凡是中国有成就的名闻人仕,无不精通和大量阅读过这些经典文学,可见熟读经典文学是成就大人格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而唐诗宋词在这些经典文化中是最容易和最乐意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喜欢让孩子从小背诵唐诗,因为孩子从小背诵古诗有很大的好处:1、增强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3、扩大知识面。《中华古诗文读本》所选诗文301篇,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库)均有涉猎。 从文体角度来看,除楹联和汉代大赋外,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背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4、培养学习兴趣。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北京一所小学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参加全市的活动时,一位以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诵—首比较简单的古诗,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换一首较难的。 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变化,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 5、提高审美能力。 北京有个教现代文学的大学老师,原来她不太赞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诗文。她认为这些内容很难,而且要求很高的审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产生歧义。 她主张先多读—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有一天,她带着二年级的女儿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 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女儿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被女儿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 这使地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6、增加孩子的识字量。 现在的幼儿园上小学,都硬性规定一个孩子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幼儿园也每星期规定孩子要学会几个字,而一首五言绝句的唐诗算起来20字左右,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便可学会了。7、培养耐性和长性。 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9、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学文学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好处。 通过以前上的阐述,我们都很深刻的了解和明白了音乐教育和经典文学教育在幼儿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但现在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实施并更好的实施呢?如何更完善更系统在让孩子在启蒙教育阶段能掌握这些知识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很多的幼儿园非常注重孩子音乐艺术方面的培养,都以艺术为幼儿园办学特色,也有的幼儿园更注重孩子文学方面的培养,纷纷开起了经典诵读课,比如背诵唐诗,《弟子规》等等,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甚至已经把音乐和经典结合起来,如作曲家里谷建芬创作、出版了《新学堂歌——儿童古诗词歌曲集》,诗人汪国真作曲、出版了《踏歌而来》,广东潮州城南小学开展“读读、唱唱、创创——古诗词音乐记忆法”活动,广州天河区音乐教研室开展“吟唱古诗词”课题研究,而这些尝试中,能取得最显著成绩当数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张国文老师开创并亲自教学的的《儿童唱唐诗》课程了,张国文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幼儿园、小学开设《唱诗》课,将语文和音乐课综合起来,教学生用唱歌的办法学习语文课中的古诗词。他申报的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阶段唱诗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于2007年获得每五年一届的厦门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这标志着我国儿童古诗词歌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专业学科的阶段。 通过《儿童唱唐诗》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轻松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首古诗背下来,学会正确的吟诵和吟唱唐诗,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声律美,了解唐诗的内涵和背景故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朗诵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在歌唱的同时,学习乐理知识,包括五线谱、视唱以及节拍节奏练习。 3.勉励青少年做人学习的古诗句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宋)苏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宋)陆游《励志对联》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潜确类书》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增广贤文》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谚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谚语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唐)李涉《岳阳别张祜》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少年易老学难成,日月如梭趱少年。 ——(元)高明《琵琶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罗懋登 路遥遥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4.勉励青少年做人学习的古诗句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5.为什么中国人要学成语和诗词恩,这就是让我想到了网上热议的为啥要学习。 成语和诗词都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啊,欧美一般剧本厉害,我们国家就是诗词成语厉害,这就是出口成章的智慧。 举例子: 父子二人饮茶, 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答:“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卧嘈!茶不赖啊!’” 外国人不用学,除非他们热爱中国文学,可以自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