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统编教材三年级古诗词鉴赏

1.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所有古诗

上册: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下册:1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春日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4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落日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小学新课程课本三年级上册古诗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 《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小学生古诗赏析十首赏析要短50到100,易懂古诗要短br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 “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

4.小学三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内容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扬 柳 醉 青 烟。

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小池 (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山行 (杜 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唯 有 门 前 镜 湖 水,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赠汪伦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一 径 深 ,树 头 花 落 未 成 阴。儿 童 急 走 追 黄蝶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飞 流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银 河 落九 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参考资料:课本。

5.一至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释义

1、《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释义: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释义: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释义: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释义:“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并没有加以具体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接写出山野孩子的蓬乱头发的真实面目,使人觉得非常地自然、可爱与真实。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可见这个孩子不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更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喜欢钓鱼。

“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个人烟稀少,鱼不易受惊吓之处,为后文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草映身”是对孩子一个粗粗的画像,同时也与下句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是因为看得见他。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释义: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7、《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的意境。8、《乞巧》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释义:“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9、《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外远游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慈母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

谁又说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够报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阳光那么温暖的爱呢?10、《嫦娥》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

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

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6.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8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目录 1 江南——汉乐府 2咏鹅——唐-骆宾王 3敕勒歌——北朝民歌(斛律金) 4风——唐-李峤 5咏柳——唐-贺知章 6凉州词——唐-王之涣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春晓——唐-孟浩然 9凉州词——唐-王翰 10出塞——唐-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2鹿柴——唐-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5静夜思——唐-李白 16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8赠汪伦——唐-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22别董大——唐-高适 23绝句——唐-杜甫 24春夜喜雨——唐-杜甫 25绝句——唐-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27游子吟——唐-孟郊 28江雪——唐-柳宗元 2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30枫桥夜泊——唐-张继 31渔歌子——唐-张志和 32塞下曲——唐-卢纶 33望洞庭——唐-刘禹锡 34浪淘沙(其六)——唐-刘禹锡 3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36池上——唐-白居易 37忆江南——唐-白居易 38悯农(其一)——唐-李绅 39悯农(其二)——唐-李绅 40山行——唐-杜牧 41清明——唐-杜牧 42江南春——唐-杜牧 43乐游原——唐-李商隐 44蜂——唐-罗隐 4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46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47元日——宋-王安石 4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53题西林壁——宋-苏轼 54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55示儿——南宋-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南宋-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南宋-范成大 59小池——南宋-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61春日——宋-朱熹 62题临安邸——宋-林升 6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64乡村四月——宋-翁卷 65墨梅——元-王冕 66石灰吟——明-于谦 67村居——清-高鼎 68竹石——清-郑燮 69所见——清-袁枚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内容 1【年代】:汉 【作品】:江南 【作者】:汉乐府 【内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作品】:敕勒歌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作品】:咏鹅 【内容】: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作品】:咏柳 【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作品】: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作品】:登鹳雀楼 【内容】: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作品】:春晓 【内容】: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年代】:唐 【作者】:王翰 【作品】:凉州词 【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作品】:出塞 【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作品】:芙蓉楼送辛渐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鹿柴 【内容】: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3【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内容】: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内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6【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古朗月行 【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17【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赠汪伦 【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