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2个句子有哪些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 2.古诗词中有大雁的眼和燕子的燕连续的两句卜算子 作者: 吴文英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雁门胡人歌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旅馆闻雁别友人 作者: 赵嘏 路绕秋塘首独搔,背群燕雁正呼号。 故关何处重相失,碧落有云终自高。 旅宿去缄他日恨,单飞谁见此生劳。 行衣湿尽千山雪,肠断金笼好羽毛。 3.写出古诗词中借雨 抒情的两个句子《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不须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美堂暴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4.请写出古诗中借雨行抒情的连续的三个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双调·清江引》(元代张可久写得)雁啼红叶天、青箬笠,铁马冰河入梦来.-----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芭蕉雨声秋梦里《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多少楼台烟雨中,天气晚来秋————(王维.《春晓》夜来风雨声.随风潜入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河破碎风飘絮,独立蒙蒙细雨中,花落知多少:《山居秋瞑》)山路元无雨.――――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最是一年春好处,客舍青青柳色新,路上行人欲断魂,吹面不寒杨柳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好雨知时节.――――杜牧《江南春绝句》夜阑卧听风吹雨.―――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斜风细雨不须归,花落知多少《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春寒未了怯园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绝胜烟柳满皇都,润物细无声,当春乃发生,草色遥看近却无.――――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海棠不惜胭脂色.―――-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人醉黄花地,绿蓑衣,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山中》)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当春乃发生,空翠湿人衣————(王维.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5.古诗词中又许多表现“借时”题的名言,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谈谈“借对” 对仗是对联的灵魂、精髓。历来的对联撰写人莫不在“不以词害义”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对仗之工整。凡能达到此目的之方法,因而无不采用之。偕对法系其中常见之一种,可分借义对与借音对,现谈谈用之较多的借义对。 借义对常被简称为借对,约起自六朝。 以被天爵; 郁为人龙。(沈约《司徒谢胜墓志铭》中对句) “爵”本为爵禄之“爵”,但可通雀,故借之与“龙”为动物相成时。由此可知,借对法能使不能相对之词转化为工对。律诗是讲求对仗的,既有能为宽工转化之借对法,当予承袭而广为应用。如: 少年曾任侠; 晚节更为儒。(唐王维《崔录事》对偶句) 借气节之“节”为年节之“节”与“年”对。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清严问樵挽姬人联) “朝云”(苏轼之妾)系专用名词,用指亡妾,却借为普通名词——早晨的云彩——而与“暮雨”相对成工。 以上所用借对之方法均为最简单者,系单纯借对。另有两种借对方法较为复杂者为更容借对与复合借对,分述于下: 更容借对起于律诗,系先将须为借对之复词(更容借对不用于单词)施行一部分切除术,然后使其参加对仗。如: 师事黄公千载后; 身骑白马万人中。(唐刘长卿七律《观校猎上淮西相公》对偶句) “黄公”系“黄石公”(礁时隐士)去“石”而成。借对之前系先用“整形手术”,故称为更容借对。对联用此法者如: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佚乞挽民族烈士温生才、陈敬岳) “黄花”系黄花岗截除“岗”字,扮成黄色的花,而与“白刃”相对成工。 复合借对系在采用借对之同时并用结构同化法,使对偶句两边之语法结构相称,否则不能达到借对之目的。如: 好句不妨灯下草; 高龄可辨雾中花。(佚名题眼镜店楹联) 上联本是“不妨灯下草好句”,现将宾语倒装而使“草”“花”相对,非但能使两边之结构相称,而又可将起草之“草”(动词)借为花草之“草”(名词),与“花”相对成工。 以上几例中,借时只存在于对偶句之一方,为单借对。以下一例中,借对并存于对偶句之两方,为双借对。 定论盖棺,总为才名辜马谡; 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清彭玉麟挽甥联) (注:马谡,三国人,因贻误军机被孔明所杀。羊昙,晋人谢玄之甥,二人交好颇甚。“马”“羊”为姓氏,但又皆能借为牲畜。) 借对法——借义对为诗词对联之对仗提供了一条宽工转化之途径,可将不能相对之词语变成能相对者,从而使撰联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另外,在对联的传抄稿中,每多错误,如能熟悉借对法,则不难据理校正,否则只知依样画葫芦。屡见将袁克定代小凤仙挽蔡锷联“燕支”误作“胭脂”,即是因“燕支”即胭脂,音义全同。但“燕”可借为燕子之“燕”,能与“鹏”相对,“支”可通“肢”,能与“翼”相对。如作“胭脂”,则不能于“鹏翼”相对。 6.关于燕子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赋得檐燕 【唐】皇甫冉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新燕 【唐】成彦雄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 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归燕 【唐】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村舍燕 【唐】杜牧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 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双燕 【唐】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归燕 【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春来燕 【唐】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 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巢燕 【唐】胡玢 燕来巢我檐,我屋非高大。所贵儿童善,保尔无殃祸。 莫巢孀妇家,孀妇怨孤坐。妒尔长双飞,打尔危巢破。 燕来 【唐】韦庄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燕 【唐】李山甫 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 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豪家足金弹,不用污雕楹。 燕 【唐】李峤 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 相贺雕阑侧,双飞翠幕中。勿惊留爪去,犹冀误吴宫。 燕 【唐】李中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 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春燕 【唐】刘兼 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 大厦已成须庆贺,高门频入莫憎嫌。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 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燕子 【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秋燕 【唐】司空图 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 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 咏燕 【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咏燕 【唐】张鷟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 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燕 【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 低飞绿岸和梅雨, 乱入红楼拣杏梁。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