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节气的诗句读诗句猜节气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杜鹃暮春到,哀哀叫其间。( ) 4、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 5、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7、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 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立春 2、清明 3、惊蛰 4、梅雨 5、立秋 6、霜降 7、白露 8、大雪 2.杜甫表达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的有哪首诗句春夜喜雨<br><br>;杜甫<br><br>;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br>;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br>;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br>;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br><br>;【诗文解释】<br>;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br><br><br>;《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br><br><br>;《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r><br><br><br>;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br><br>;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br><br>;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今译】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蓟北: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3.古诗词中含有"月份"或节气的诗句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4.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6、春雨贵如油 7、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8、春无三日晴 9、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10、立春赶春气 11、早春晚播田 扩展资料: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俗语 5.描写春分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春分节气诗词关于春分节气的诗词: 《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春分古诗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 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踏莎行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6.古诗词中含有"月份"或节气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唐/聂夷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朱淑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满城风雨尽重阳。 ---潘大临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苏东坡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乐府古辞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 田家少闲日,五月人正忙.----唐/白居易 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 ---汤显祖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唐/聂夷中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清/曹雪芹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黄鹤楼闻笛》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清/曹雪芹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清/曹雪芹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 7.关于雨水(节气)的古诗词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8.描写节气的诗句一、立春 立春诗 (宋)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二、雨水 《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三、惊蛰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四、春分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五、清明 寒食上冢 宋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六、谷雨 《七言诗》 清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七、立夏 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八、小满 吴藕汀诗 小满 诗画/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九、芒种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十、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十一、小暑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十二、大暑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 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 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 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十三、立秋 立秋 唐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十四、处暑 《长江二首》 年代:宋 作者: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十五、白露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十六、秋分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十七、寒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十八、霜降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十九、立冬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十、小雪 小雪 唐 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二十一、大雪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二十二、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十三、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 9.关于24节气的古诗1、惊蛰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