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乌鲁木齐的古诗词

1.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

1、《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横吹曲辞·雨雪曲》李端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释义:

1、《塞上听吹笛》 译文: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2、《关山月》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横吹曲辞 雨雪曲》 译文:

今天天山上下的雪有一丈深,在阴雨霏霏的夜里下着小雨。浇湿了我的马,塞外的战曲也都乱了声音,经过战场的时候只看到大汉的火光非常之微小。

与丁零苏武告别之后,疏勒范羌就回来了。若是我能看到塞边下的话,长长的榆叶一定已经稀了。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5、《从军北征》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2.关于新疆的古诗词有哪些

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白话释义: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释义: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白话释义: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释义: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处:《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陈羽

白话释义: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6、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文释义: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7、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文释义: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3.描写新疆景色的诗句

1、《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2、《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3、《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描写“新疆”的诗句、诗词有哪些

1、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释义: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4、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释义:冰雪消融,

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5、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释义: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名称由来: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

5.纪晓岚在新疆写的诗词

有很多啊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这是一幅表现西域军屯农耕的图景。从乌鲁木齐到晶河(今精河县)屯营相连,田陇成片葱郁,好似织锦错落一样。用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从内地往新疆运粮的艰难。军队屯田带来了边疆丰收,从此免去从内地转运粮食之劳苦。

断壁苔花十里长,至今形势控西羌。

北庭故谍人犹识,赖有残碑记大唐。

断壁苔花是长满苔藓的断壁残垣,此处指距吉木萨东北二十里唐代北庭都护府的故城残垣。《阅微草堂笔记》(三)第六十八则:“特纳格尔为唐金满县地,尚有残碑。吉木萨有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则李卫公所筑也。”本诗记载了晓岚公对唐北庭都护府遗址的详细考证。谍:指城墙中如同齿状的矮墙。

云满西山雨便来,田家占候不须猜。

向来只怪东峰顶,晓日明霞一片开。

田家占候指农民预测天气。东顶峰指今乌鲁木齐城东博格达峰。是天山最高峰。峰下有天池蒸发水气,日光照耀常出现彩霞。描绘了乌鲁木齐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这都是作者亲临其境细心观察的结果。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作者形容此地“向来气候极寒,数载以来,渐同内地,人气盛也。”太古冰指久远的寒冰。司马光有诗“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从此诗脱化而来。写乌鲁木齐人气旺盛似乎也带来了气候的变化。题牍背是指在公文背面签字。

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

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诗中记叙了那个地方一年中很少下雨,农田都靠积雪融消的山泉灌溉。即使八十岁的人都不知道雨水浇灌禾苗的事情。诗中提到的蕃王是指西域农夫。这首诗歌充满了异地风情。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晓岚公说:山北属乌鲁木齐,山南属回部。山中袤延深邃,旧无分界之处。描述了天山山谷奇险幽深,渺无人迹,诗中寄托由山神来守护。

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哥。

谁将红豆传新拍,记取摩诃兜勒歌。

记述了从内地来的商客在山南吐鲁番学会当地歌舞,把古老的情歌用当地新曲调唱出来的情节。鸯哥:土鲁番呼歌女为鸯哥。红豆:出自唐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摩诃兜勒:泛指少数民族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纪文达公过去为应试而作的那些试帖诗、馆课诗,恭和诗、呈进诗,没有摆脱格律虽然工整但是缺乏艺术生命力的状况。我读了若干首他的《南行杂咏》,多抒发个人情怀和赞美自然之境。而《乌鲁木齐杂诗》则如前所述把创作着眼点放在了辽阔的边疆大地和社会底层人物上,像普通的农夫、士兵、商人等。当时正值国力强盛,为承继统一基业,新疆百业待兴,他生动记述,热情讴歌过去的荒僻边陲已成为“耕凿弦诵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并归结为是一统之极盛。通过“追述风土,兼叙旧游”抒发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激情。在后来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九十余则有关乌鲁木齐的故事。

两年多后从边檄得悉赦还京师,五十岁参与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6.赞美乌鲁木齐的词

【第1句】走进新疆,喜欢的是这广袤的土地上博大的胸襟,他能包纳很多。

它没有西南的崎岖。没有北方的粗犷,更没有江南温柔乡里的飘渺柔情。

但它却容纳了一切,改革开放后,因为西部开发,因为兵团支援来自各方的人流都涌进这片神秘而又传奇的土地!【第2句】新疆,那么熟悉的名字,我当然没去过,那里充满神秘,充满诱惑,做梦也想去看看,去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去领略那里的自然风光,亲口尝一尝当地的羊肉串,吃一吃新疆的哈密瓜。新疆的省会是乌鲁木齐,也是我们开会的地点。

乌鲁木齐在维吾尔语言里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乌鲁木齐大多数是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族,哈萨克族等四十七个民族居住。

【第3句】当然说到瓜果,不能不说说新疆的秋天了。新疆的秋天是金色的,是收获的,是到处充溢着瓜果甜香味的季节。

最著名的要算是吐鲁番的葡萄节了,从八月一直可以延续到十月,欢庆的日子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南来北往的游客将这里充塞的热闹非凡。【第4句】如果说,江南水乡,是幅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水彩画,那么,新疆就是一幅用粗线条勾勒出的素描画。

山,是褐色的,雪是白色的,荒野,是灰蒙蒙的,草地,是绿茵茵的,天池,是碧汪汪的,火焰山,是赫红如霞的,葡萄沟,是青翠似玉的。它,本无须着色,简洁、明快的寥寥几笔,便能描出大致的轮廓,凸现出主题。

可偏偏,不小心、不经意地泼出的彩墨,溅在上面,恰到好处,尤如神来点睛,让这幅画,活了,活得活龙活现。【第5句】整个葡萄沟到处悬挂着令人馋涎欲滴的葡萄,人从葡萄藤下走过,伸手就能触到葡萄,只要你的肚量大,大可一饱口福,红提子、马**、无核白。

品种繁多的葡萄定能让你满口飘香、流连忘返。

随意的走进当地的老乡家,依然是传统的土屋,院子里种满了葡萄树,大托盘上摆满了葡萄、哈密瓜和苹果、梨等瓜果,盘腿坐在地毯上,围着瓜果不停的品尝着、赞叹着。【第6句】哦,新疆!为什么置身你的怀抱里时不那么在意你,只有当远离了你,或者说只有当彻底离开你的怀抱的时候,却那么在意你,日思夜想地怀恋你,想念你高高的雪山,想念你清清澈澈的河流,想念你辽阔坦荡的戈壁滩和苍茫无边的大漠,还想念那些黑头发长辫子的维吾尔族姑娘。

因而当听到有关新疆的歌曲,就想手舞足蹈;当看到有关新疆的风光山水片子,就目不转睛,心驰神往;尤其是当看到冰天雪地里,哈萨克族牧人驱赶着羊群缓缓地走着,鼻翼就发酸,眼眶里就噙满了涩涩的泪水……【第7句】新疆的景色,是粗犷的,天,那么高,地,那么广,山,那么静,水,那么秀,一切都那么不加修饰;新疆的人和事,也是粗犷的,谈吐,那么爽直风趣,风情,那么朴实无华,吃喝,那么大大咧咧,玩乐,那么随心所欲,一切都那么至情至性。【第8句】来到吐鲁番,自然还要欣赏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火焰山。

即使在秋日,那灼灼暑气也让人不敢靠近。远望火焰山,似一簇簇点燃的火把,喷吐着火舌,似乎要将面前的一切燃成灰烬。

来到此地的游客不免驻足远眺,若能借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近前细观那才惬意呢。( 文章阅读网:【第9句】我来自新疆。

美丽的新疆,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新疆,我不受任何思想的熏陶,我没有任何行为的约束,我有着一颗忠实的心,忠实于我的家乡,我更爱那里的人们,他们有着一颗好客的心,他们带着满腔的热情,无论你来自哪里,他们都会很欢迎你们,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乡。【第10句】新疆,是一块阳光宝地,祖国西北这片浑厚的土地上,充满了无数神话传说,这方土地辽远广阔,承载着无尽的沧桑,新疆,额尔齐斯河面上倒映着文明的星火,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犹如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亿万年的脉搏,源远流长,新疆,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昆仑黄土文明,香妃的美名犹如雪莲花四海飘香,阿凡提的毛驴,从小就在想象天堂。

【第11句】美丽新疆,古老的传说,灿烂的文化。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166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200万名各族儿女,践行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新突破,天山南北大建设。新疆精神金灿灿,新疆效率创奇迹,扬帆起航奔小康。

【第12句】站在戈壁,放眼望去,不见飞鸟走兽,不见金戈铁马,不见商贾骆队,一切都是沉寂寂的,凉朔朔的,宽阔无边的苍凉,遥遥无期的思念,苦不堪言的伤感,深不见底的孤独,都紧锁进这群山之间的孤城之中。景,是空空的旷,物,是凄凄的冷,人,是淡淡的愁,情,是浓浓的烈,意,是真真的切。

我在感受古诗的韵味中,品味了戌征的苦楚。【第13句】新疆,穿越历史,开启智慧之窗,丝绸之路,贯穿着亚欧商贸文明长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新疆,辽阔的边疆装满了各族人民共同的希望,天山如同大地的印章,见证着这方土地富强,我崇敬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连绵的脊梁,巴郎坚强的性格挺拔起天山的气魄。

【第14句】他们说此刻新疆最美的地方在伊犁。 我的心也已飞向了赛。

7.纪晓岚在新疆写的诗词

有很多啊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这是一幅表现西域军屯农耕的图景。

从乌鲁木齐到晶河(今精河县)屯营相连,田陇成片葱郁,好似织锦错落一样。用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来形容从内地往新疆运粮的艰难。军队屯田带来了边疆丰收,从此免去从内地转运粮食之劳苦。

断壁苔花十里长,至今形势控西羌。 北庭故谍人犹识,赖有残碑记大唐。

断壁苔花是长满苔藓的断壁残垣,此处指距吉木萨东北二十里唐代北庭都护府的故城残垣。《阅微草堂笔记》(三)第六十八则:“特纳格尔为唐金满县地,尚有残碑。

吉木萨有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则李卫公所筑也。”本诗记载了晓岚公对唐北庭都护府遗址的详细考证。

谍:指城墙中如同齿状的矮墙。 云满西山雨便来,田家占候不须猜。

向来只怪东峰顶,晓日明霞一片开。田家占候指农民预测天气。

东顶峰指今乌鲁木齐城东博格达峰。是天山最高峰。

峰下有天池蒸发水气,日光照耀常出现彩霞。描绘了乌鲁木齐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这都是作者亲临其境细心观察的结果。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作者形容此地“向来气候极寒,数载以来,渐同内地,人气盛也。”太古冰指久远的寒冰。

司马光有诗“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从此诗脱化而来。

写乌鲁木齐人气旺盛似乎也带来了气候的变化。题牍背是指在公文背面签字。

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 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诗中记叙了那个地方一年中很少下雨,农田都靠积雪融消的山泉灌溉。即使八十岁的人都不知道雨水浇灌禾苗的事情。

诗中提到的蕃王是指西域农夫。这首诗歌充满了异地风情。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晓岚公说:山北属乌鲁木齐,山南属回部。山中袤延深邃,旧无分界之处。

描述了天山山谷奇险幽深,渺无人迹,诗中寄托由山神来守护。 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哥。

谁将红豆传新拍,记取摩诃兜勒歌。 记述了从内地来的商客在山南吐鲁番学会当地歌舞,把古老的情歌用当地新曲调唱出来的情节。

鸯哥:土鲁番呼歌女为鸯哥。红豆:出自唐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摩诃兜勒:泛指少数民族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纪文达公过去为应试而作的那些试帖诗、馆课诗,恭和诗、呈进诗,没有摆脱格律虽然工整但是缺乏艺术生命力的状况。我读了若干首他的《南行杂咏》,多抒发个人情怀和赞美自然之境。

而《乌鲁木齐杂诗》则如前所述把创作着眼点放在了辽阔的边疆大地和社会底层人物上,像普通的农夫、士兵、商人等。当时正值国力强盛,为承继统一基业,新疆百业待兴,他生动记述,热情讴歌过去的荒僻边陲已成为“耕凿弦诵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并归结为是一统之极盛。

通过“追述风土,兼叙旧游”抒发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激情。在后来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九十余则有关乌鲁木齐的故事。

两年多后从边檄得悉赦还京师,五十岁参与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8.描写新疆的赞美词有哪些

(1)描写新疆的词语 美丽,富饶,广阔,天高云淡,天山明月,浩瀚沙海,茫茫戈壁,瓜果飘香。

秋色库尔德宁,天山风光,卧龙湾晨光,那拉提。 轮回,寻觅,风语者,梦境,挣扎,风雪转场。

一叶知秋,帕米尔高原,石头城日出,白沙湖。 塔河胡杨,硫磺沟,塔河沙漠,胡杨共生。

幕士塔格峰,绿染喀纳斯,冰山之父,长河落日,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风光,昭苏油菜花。 天山牧场,鹿角湾风光,喀纳斯印象,禾木印象。

(2)走进新疆你会听到狂风卷起的砂砾击打高山铿锵的鼓声 ,暴风雪压盖下 小草桀骜不驯嘹亮的放歌。 (3)走进新疆你才会发现浩浩皇天外还有皇天,荡荡后土外还有后土。

(4)在古代,作为当时西域的存在,新疆绝对算的上是天高皇帝远,战争,楼兰,轮台,大漠,关山,牧马,飞雪,荒原等就成了诗人笔下常见的词儿。真是浓浓的北风凛冽啊。

(5)描写新疆的诗词,以边塞诗居多,而边塞诗更多的是最新疆环境的描述。 1)《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扩展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24省市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新疆位列第五。 新疆将全面落实南疆地区14年免费教育政策,推进其他地区14年免费教育,逐步实现全区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参考资料: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百度百科。

9.乌鲁木齐名字的来历

乌鲁木齐,习惯的解释来自于蒙古语——“优美的牧场”。旧为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城市。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乌鲁木齐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经考证,南郊的乌拉泊古城遗址可能是唐代轮台城,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的轮台县治所,隶属庭州。这是乌鲁木齐有史可查最早的城市,距今已有1300多年。到清代,则普遍认为乌鲁木齐为唐轮台旧地,在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中常用“轮台”指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名历史悠久,在敦煌发现的写于公元925年的古和田塞语文书《使河西记》,是当时于阗李氏王朝派往河西沙州等地的使者所写,该书中已有乌鲁木齐的记载。明代《西域土地人物略》称作委鲁母,清《西域图志》称乌鲁木齐。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城命名“迪化”。清代迪化专指迪化城,乌鲁木齐一名仍为社会常用,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迪化为省会后,渐用迪化代替乌鲁木齐。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迪化市政府。1954年2月1日迪化市改为乌鲁木齐市。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