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好用什么来表达

1.古诗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 最好能举例说明

来专业一点的。

彼此学习,要耐心看啊!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

2.可以用哪一句古诗来形容

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可以有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知己的劝慰.语文老师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我们提高习作水平关键是要广泛阅读;音乐老师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赞美同学们精彩的演唱;科学老师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我们要敢于实验,主动实践这个是补充习题上的哦,我也要写,你干嘛不把整大题都一起问呢?。

3.古诗文中抒发哪些感情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4.古诗鉴赏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角度分别有什么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形容诗词好的形容词

美妙、奇妙、优美、美好、优雅

一、美妙 [ měi miào ]

解释:美好,奇妙。

引证:宋之的 《草地颂歌》:“在这一严寒的高原地带,谁知竟盛产各种各样美妙的水果。”

二、奇妙 [ qí miào ]

解释: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引证: 郭小川 《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诗:“我们年青一代的命运是何等奇妙呵!”

三、优美 [ yōu měi ]

解释:美好。

引证:刘白羽 《日出》:“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

四、美好 [ měi hǎo ]

解释: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

引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今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事物。

五、优雅 [ yōu yǎ ]

解释:优美雅致。

引证: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二章:“ 刘眉 用一种优雅的姿态把名片递到剑平手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