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江西的诗句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唐代·孟浩然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唐代·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题西林壁》北宋·王安石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江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省会南昌市。地处中国东南部,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常住人口4592.3万(2016年末)。 2.与“江西”有关的古诗 含注释题上饶亭 张祜 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 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唐诗人,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享年70岁 夏日登信州北楼 李郢 高楼上长望,百里见灵山。雨歇河珠定,云开谷鸟还。 田苗映林合,牛犊傍村闲。始得消忧处,蝉声催入关。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信州溪岸夜吟作 韦庄 夜倚临溪店,怀乡独苦吟。月当山顶出,星倚水湄沈。 3.关于江西的诗词1、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5、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与江西有关的做诗,填词的文学家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诉衷情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笠一钩丝。 锦鳞正在深处 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 信还疑 上钩迟。 水寒江静 满目青山 载月明归。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蝶恋花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② 杨柳堆烟,③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④ 楼高不见章台路。⑤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⑥ ②几许:多少。 ③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④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⑤章台:汉长安街名。古代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⑥乱红:落花。 赏析点拨: 此词写暮春闺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写出了少妇生活的环境的阴森、幽遂及与外界隔绝的特点,表现了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的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 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 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 “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 “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 5.关于江西的诗词文赋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类别〗辞赋、骈文 〖作者〗王勃 〖名称〗滕王阁序 〖别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年代〗唐朝 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