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伴我成长手抄报内容

1.诗词伴我成长

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回味悠长,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两岁时开始背诵“鹅、鹅、鹅”和“浣溪沙”到现在沉醉于“春江花月夜”和“水调歌头”,诗词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的父亲向来以文自负,是个可以背诵大量诗词的人,为了给我营造气氛,天天在家吟经诵典,起初我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潜移墨化之中,我也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间长了,我也能背诵很多,有时候,爸爸故意背错一句,我听到了,会立即指出,并为自己能指出爸爸的错误而自豪,从而更加喜欢诗词。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打上了深深的诗词烙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幼小时就有了用“寸草心”报答父母“三春晖”的信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会留下终生遗憾!“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使我深感光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珍惜时间。

诗词让我明白友谊的重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着友情的纯洁和伟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饱含着对朋友的祝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着和朋友“千里共禅娟”的幸福。

2.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 《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

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文学风格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

《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

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表现的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

3.【古诗伴我成长】

从小,妈妈就让我读唐诗.刚开始是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等,只记得当时觉得像唱歌似的,很顺口,很有趣,后来,慢慢地,爱上了读唐诗.每天早上起床,都要拿着《唐诗三百首》读上几遍,现在我已经背了一百多首唐诗了,我慢慢地发现,读唐诗的好处真不少.首先,读唐诗可以让我认识很多字.记得读王维的《鹿柴》的时候,我因为早就认识了火柴的柴,于是就读鹿柴(chai),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才知道这个字也读zhai.是寨子的意思.后来,在读李益《江南曲》的时候,第一句是嫁得瞿塘贾,我认识最后一个字是jia,可妈妈说我读错了,我仔细一看才看清楚,这个字的注音是gu,我很奇怪,这个字明明就是jia字,怎么读gu呢?一查字典,才明白原来这个字是多音字.gu的意思是商人的意思.就这样,我认识很多原来不认识的字,懂得多音字的另一个音和意思.唐诗的韵律很押韵,读起来感觉琅琅上口,妈妈说这叫韵律美.像唱歌一样.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里边的晓、鸟、少都是押的ao韵,像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边吴、孤、壶押的是u韵.妈妈教我说:只要能够把握住韵脚,读起来非常好听,也非常容易背会.我按照妈妈给我讲的去读、去背,果然觉得好背多了.不仅如此,唐诗还告诉我很多道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金缕衣,就问妈妈.妈妈说是用金线织成的衣服.我一听,觉得很惊奇,金线织的衣服,那得多贵啊!妈妈说,杜秋娘就是为了劝我们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写得这首诗,咱们来读读吧.就这样我认真学习了这首诗.这才知道,再贵重的衣服,在奢华的生活,都不必去珍惜,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美好的时光,应该抓住少年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不学习,到老只能白白地叹息,一切都来不及了.在读到《长干行》的时候,通过妈妈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古代女子,她聪明、热情又很有礼貌,和自己的老乡热情地打招呼.妈妈说,我和哥哥身上缺乏的就是热情.见人不知道打招呼.有一次在公园玩,我看到奶奶在公园锻炼,却不知道和奶奶打个招呼,奶奶为此还说我是冷血动物.学过这首诗以后,我也试着和我见到的熟人、亲人打招呼,他们都说我变了个人.唐诗还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人,懂得很多做人和学习的道理.比如卢纶的《塞下曲》系列.我认识了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的大将军,感受到了将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力度,佩服将军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作战智慧,更为战士们打了胜仗后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而欢欣鼓舞.在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的时候,我认识到含冤而死的屈子也就是屈原.当妈妈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以后,我被故事感动了,也想找来关于屈原的书好好看看.妈妈说我们学校图书馆就有这本书,开学我就准备借来好好看看.读到裴迪的《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妈妈给我讲了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觉得这首诗就像专门写给我看似的.这首诗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像《桃花源记》里边的武陵人,到桃花源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学习也应该坚持不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我们背古诗.如果能坚持不懈,早就把三百首全部背会了,可惜中间有几次没有坚持,导致现在才背了一百多首.今后,我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能背一首.唐诗带给我的好处太多了,今后,我会继续背唐诗,在唐诗的陪伴下,我会生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4.中华诗文 伴我成长

诗歌伴我一生从我读初中开始,就对诗歌有一种热爱。

至今算来,也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了。用诗歌与人生来说明我自己,我认为是恰当的。

的确,从热爱到创作、到讲座、到活动等等,与诗歌有关的一切,基本上我都有份。可以说,诗歌陪伴了我的一生。

我最初接触诗歌是在小学的课本上,读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虽然我不懂诗歌的具体意思,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却产生了触动。为什么呢?我们小的时候,粮食是宝中之宝,很怕饿饭,没有饭吃,就意味着无法活下去。

所以,一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就一下子对父母教育我们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太深刻了。

还有一首对我的心灵也有莫大的触动,“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也是与我们那个时候穷困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小时候,经常在冬天上学时,还打着光脚板,不怕冷,不怕冻,那时只要有一件像样的棉衣、有一双胶鞋穿在身上,就好像过着过去大地主的日子一样,这样最简单的日子都纯粹是一种梦想。

说来,大家就可想象那时是多么的艰难。哪有像现在穿得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的。

那时,虽然穷得狠,精神却极为高昂。在读小学五年级,我就试着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然,那时写的东西根本不算什么诗歌,纯粹是幼儿学语,可我们内心的那股高兴劲儿别提有多高。到了初中,我们就经常用诗歌的形式来做作文了。

那时因为整个文风都是以民歌为基调和基本形式,所以我们写的诗歌也只能是民歌体的诗歌,多是口号性的诗歌,表决心、唱赞歌,激昂陈词,比较空洞,但那种激情是可以取的,那种钻劲是可取的。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资料,那时真的是靠动大脑,绝对没有依赖和偷懒的现象。

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爱买书,一看到觉得对口味的就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也有挤出几角钱、或几块钱来买书。到了高中,我还自己订阅了《解放军文艺》等一些刊物杂志,在一些美术画上学着配诗。

也经常以诗歌的方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那时,写的诗有的长达上百行,而且开始学着从写整齐的四言八句到自由诗,也就是新诗。

我记得在放农假我们班到飞水大队支灾的半个月,我用新诗写日记,把所见、所闻都用新诗记录下来,成为自己欣赏的诗歌日记。年青气盛,血气方刚的岁月,对于一个爱好诗歌的青年来说,真是一个闪光的岁月。

我从教书开始,那时对诗歌的热爱真的是到了狂热的地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和当地的青年一起,动员他们共同用篾条编成一个宣传栏,用石灰糊上后,就成了我们的诗歌宣传墙。

每一个星期换一次新写的诗歌作品。诗歌宣传墙一搞好,前来观看的群众也不少,这在当时被大家传为佳话,年青人们也增强了凝聚力。

由此,我从中选择了较好的诗歌,一下子投到《贵州日报》,编辑非常喜欢,用四分之一的版面发表了我们10个人的诗歌,而且编辑还配发了编者按,号召全省广大农村、工厂、学校向我们学习,用诗歌促生产。从那以后,诗歌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了我自身的名片,诗歌纯粹成为我人生的依靠。

后来,我靠诗歌写作,又学会了新闻写作,以及散文写作等,要写的东西也多了起来,看问题也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和眼光。从到公社、到区,乃至到县上工作,是诗歌帮助我解决了工作,是诗歌帮助我打开了人生光明的前程,是诗歌为我结下了更多更广的友情。

虽然,在诗歌的爱好和创作中,我也有过不少的麻烦。但总体来讲,诗歌给我的是一种美妙的心灵歌声,是人生精神美好的添加剂和润肤霜。

我在公社、乡政府、区公所工作时,诗歌一直成为本职工作之外的最重要的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电脑,完全靠最原始的刻钢板的方法来办文学油印小报。

我用钢板一字一字的刻,办起了《清溪》文学报和《卧龙文学报》,后来又学会打字机上打字完成文学报的编印。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油印小报,对于我们乡和区的文学青年来说,是一种最高兴的事,大家共同办报,经常讨论诗歌。

以至后来到县上工作,很快就到了县委宣传部,参与《绥阳报》的采访、编辑等工作,从办爱好者的油印报到官方的报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种改造和嬗变。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领导的信任,当上了县报的副总编,后来自己筹资创办《中国诗乡》大型诗歌刊物,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当县报的副总编到《中国诗乡》刊物的总编,至今我已有12年的总编生涯了。这些,完全是我从小就热爱诗歌所发展的。

现在我创作的诗歌大约1500多首,加上其他作品,已有2500多件作品问世。出版的书已有10种,现又编好了全国首部个人最长快乐同题组诗《快乐之歌》和关于诗歌方面的杂谈《诗歌的印象》。

..以上来自网络作者查不到。

5.中华诗文 伴我成长

诗歌伴我一生

从我读初中开始,就对诗歌有一种热爱。至今算来,也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了。用诗歌与人生来说明我自己,我认为是恰当的。的确,从热爱到创作、到讲座、到活动等等,与诗歌有关的一切,基本上我都有份。可以说,诗歌陪伴了我的一生。我最初接触诗歌是在小学的课本上,读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我不懂诗歌的具体意思,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却产生了触动。为什么呢?我们小的时候,粮食是宝中之宝,很怕饿饭,没有饭吃,就意味着无法活下去。所以,一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就一下子对父母教育我们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太深刻了。还有一首对我的心灵也有莫大的触动,“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也是与我们那个时候穷困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小时候,经常在冬天上学时,还打着光脚板,不怕冷,不怕冻,那时只要有一件像样的棉衣、有一双胶鞋穿在身上,就好像过着过去大地主的日子一样,这样最简单的日子都纯粹是一种梦想。说来,大家就可想象那时是多么的艰难。哪有像现在穿得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的。那时,虽然穷得狠,精神却极为高昂。在读小学五年级,我就试着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那时写的东西根本不算什么诗歌,纯粹是幼儿学语,可我们内心的那股高兴劲儿别提有多高。到了初中,我们就经常用诗歌的形式来做作文了。那时因为整个文风都是以民歌为基调和基本形式,所以我们写的诗歌也只能是民歌体的诗歌,多是口号性的诗歌,表决心、唱赞歌,激昂陈词,比较空洞,但那种激情是可以取的,那种钻劲是可取的。因为不像现在有很多资料,那时真的是靠动大脑,绝对没有依赖和偷懒的现象。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爱买书,一看到觉得对口味的就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也有挤出几角钱、或几块钱来买书。到了高中,我还自己订阅了《解放军文艺》等一些刊物杂志,在一些美术画上学着配诗。也经常以诗歌的方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那时,写的诗有的长达上百行,而且开始学着从写整齐的四言八句到自由诗,也就是新诗。我记得在放农假我们班到飞水大队支灾的半个月,我用新诗写日记,把所见、所闻都用新诗记录下来,成为自己欣赏的诗歌日记。年青气盛,血气方刚的岁月,对于一个爱好诗歌的青年来说,真是一个闪光的岁月。我从教书开始,那时对诗歌的热爱真的是到了狂热的地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和当地的青年一起,动员他们共同用篾条编成一个宣传栏,用石灰糊上后,就成了我们的诗歌宣传墙。每一个星期换一次新写的诗歌作品。诗歌宣传墙一搞好,前来观看的群众也不少,这在当时被大家传为佳话,年青人们也增强了凝聚力。由此,我从中选择了较好的诗歌,一下子投到《贵州日报》,编辑非常喜欢,用四分之一的版面发表了我们10个人的诗歌,而且编辑还配发了编者按,号召全省广大农村、工厂、学校向我们学习,用诗歌促生产。从那以后,诗歌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了我自身的名片,诗歌纯粹成为我人生的依靠。后来,我靠诗歌写作,又学会了新闻写作,以及散文写作等,要写的东西也多了起来,看问题也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和眼光。从到公社、到区,乃至到县上工作,是诗歌帮助我解决了工作,是诗歌帮助我打开了人生光明的前程,是诗歌为我结下了更多更广的友情。虽然,在诗歌的爱好和创作中,我也有过不少的麻烦。但总体来讲,诗歌给我的是一种美妙的心灵歌声,是人生精神美好的添加剂和润肤霜。我在公社、乡政府、区公所工作时,诗歌一直成为本职工作之外的最重要的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电脑,完全靠最原始的刻钢板的方法来办文学油印小报。我用钢板一字一字的刻,办起了《清溪》文学报和《卧龙文学报》,后来又学会打字机上打字完成文学报的编印。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油印小报,对于我们乡和区的文学青年来说,是一种最高兴的事,大家共同办报,经常讨论诗歌。以至后来到县上工作,很快就到了县委宣传部,参与《绥阳报》的采访、编辑等工作,从办爱好者的油印报到官方的报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种改造和嬗变。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领导的信任,当上了县报的副总编,后来自己筹资创办《中国诗乡》大型诗歌刊物,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当县报的副总编到《中国诗乡》刊物的总编,至今我已有12年的总编生涯了。这些,完全是我从小就热爱诗歌所发展的。现在我创作的诗歌大约1500多首,加上其他作品,已有2500多件作品问世。出版的书已有10种,现又编好了全国首部个人最长快乐同题组诗《快乐之歌》和关于诗歌方面的杂谈《诗歌的印象》。 。。。..以上来自网络作者查不到

6.闻书香伴我成长品经典滋养心灵的手抄报

资料大人都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

而我既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不少书,因为我把自己比作长途跋涉的旅者,只是一直在书的世界里游走。我自知:书,是良师,是益友;有时,也是精神支柱。

我喜欢和文字亲密无间,在潜移默化中被它改变,读的书多了自己也就变化了。都以为书只有墨香。

然而在我的感官世界,书是泛着淡淡蔷薇香气的,在那座花园里可以看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从前我并不觉得书有多重要。

直到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在我心里渐渐幻化成一头猛兽,我闻书香便觉得兴奋。我爱读书,爱闻书香。

如人所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可以说,正是那淡淡的蔷薇香吸引我走近书的世界。

让我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让我在字里行间变得自信,变得有修养。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是妈妈给我讲故事,我常常听的如痴如醉,渐渐爱上听故事。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终于可以拿起一本书细细品读。

我记得,每当我手握一本好书的时候,总是激动不已。看他们或跌宕起伏或平静安逸,我仿佛和他们一起经历,共同度过。

是书,让我波澜不惊的日子变得波涛汹涌。书不醉人人自醉。

我曾一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闻着满屋蔷薇香,放出我心中的猛虎,让它小心翼翼,细嗅芬芳。每每嗅完一缕香我都会感到莫名充实。

也是那一缕香,诱惑着我把蔷薇开了满园,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在生命中随之飘舞荡漾,而且越发的浓烈。春夏秋冬,有书的陪伴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童话故事里鸟语花香,在我生命的花园里撒下大片大片的蔷薇花种子,鸟儿飞上枝头。

种子逐渐发芽。夏天,夏雨落入尘世之际,放下童话故事,拿出古诗词,书中的诗词歌赋深深吸引着我。

那些温婉细腻的字词,让在房间里的我仿佛一下坠入雨的世界里。在那青石板上随雨滴一起轻快前行、沿途盛开的蔷薇花也变得娇艳动人。

秋天,秋风萧瑟,风拂叶落,淡淡轻愁逶迤,丝丝缕缕的心绪,看树叶落败,散了一地。心里不免哀愁,便爱上了婉约词,看李清照“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正是这时,蔷薇花的香味最是浓郁,想是不甘就此落败。冬天,我喜欢读一些温暖的文字,在冰天雪地的人间温暖充实着自己。

那些散发着淡淡蔷薇香的文字温柔了我杂乱无章的心,安抚了我心灰意冷的心。告诉我,冬天。

其实也可以是温暖的。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段句子,都是值得我细细品味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人的过去与未来。

我安抚着心中的猛虎,让它和我一起畅游在蔷薇花园里。令我庆幸、我多年积郁的情感养育的猛虎、懂得细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