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禅意的诗句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3.读过哪些有禅意的诗词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是指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一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一一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字数限制,供参考。 4.带有禅意的诗词有哪些1.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题春绮遗像》陈衡恪 释义: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 2.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梁羽生 释义: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释义: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 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释义: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蜀顾夐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7.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花月痕》佚名 释义: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8.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国风·唐风·绸缪》无名氏 释义: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9.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辛弃疾 释义: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诸位能提供一些空灵的、有禅意、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词菜根谭不错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