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歌行 古诗作者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长歌行 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长歌行 李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 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 业就扁舟泛五湖。 长歌行 李咸用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发星星稀满头。峨眉螓首聊我仇, 圆红阙白令人愁。何不夕引清奏,朝登翠楼,逢花便折, 闻胜即游?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眼前有物俱是梦, 莫将身作黄金仇。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 长歌行 曹植 尺蠖知屈伸。 体道识穷达。 长歌行 谢灵运 倐烁夕星流。 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 泫泫岂暂安。 徂龄速飞电。 颓节骛惊湍。 览物起悲绪。 顾已识忧端。 朽貌改鲜色。 悴容变柔颜。 变改苟催促。 容色乌盘桓。 亹亹衰期迫。 靡靡壮志阑。 既惭臧孙慨。 先愧杨子叹。 寸阴果有逝。 尺素竟无观。 幸赊道念戚。 且取长歌欢。 长歌行 陆游 人生宦游亦不恶,无奈从来宦情薄。 既不能短衣射虎在南山,又不能斗鸡走马宴平乐。 惟有钓船差易具,问君胡为不归去?片云雨暗玉笥峰,斜日人争石旗渡。 渡头酒垆堪醉眠,白酒醇酽鲈鱼鲜;菰米如珠炊正熟,蓴羹似酪不论钱。 翁唱菱歌儿舞棹,醉耳那知朝市闹。 城门几度送迎官,睡拥乱蓑呼未觉。 长歌行 陆游 我无四目与两口,但在人间更事久。 死生元是开阖眼,祸福正如翻覆手。 消磨日月几緉屐,**唐虞一杯酒。 既非狗马要盖帷,那计风霜悴蒲柳。 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 判知青史无功名,只用忍饥垂不朽 2.汉乐府长歌行诗句作者没有作者, 乐府诗集·长歌行 编辑 《乐府诗集·长歌行》是民间诗歌,选自汉乐府。 中文名 乐府诗集·长歌行 选 自 《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词 作 者 汉乐府(民间诗歌) 年 代 汉 目录 1 简介 2 原文 3 注释 4 赏析 5 英译 简介编辑 【标题】:长歌行 (xíng) 【年代】:汉 【作者】:汉乐府(民间诗歌) 【选自】:宋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词 原文编辑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与花同义)(huā)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也作到东海),何时(也作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编辑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 到老来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编辑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很受启发。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3.长歌行的作者+古诗翻译+原文作者: 长歌行出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是一首汉代民间诗歌,具体作者未知。 古诗翻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也作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ps:若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搜索百度百科。 4.长歌行的作者长歌行没有具体的作者,长歌行属于汉代汉乐府诗,是被人收集整理的诗。 1、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词句注释 (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7)百川:大河流。 (8)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9)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二、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三、出处简介 《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 特别是古代一些中国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歌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集》。 5.《汉乐府;长歌行》的作者长歌行 开放分类: 古诗 【标题】:长歌行 【年代】:汉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选自】:宋 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 【内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 晞:晒干。○描绘葵的形象。 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ǖ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 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 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 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 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 可译为“空”。伤悲:悲伤。 ○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译文】 1)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2)院子里长着青翠碧绿的蔬菜。 等到太阳一出来,菜叶上的露水就被晒干了。 温暖的春天在散布她的恩惠。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壁壁生晖。 时常担忧秋天的到来。 花啊,叶啊全都枯萎了。 千百条江河都滚滚流向东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返回? 年富力强时不努力发奋作为。 等到年老体衰时就只能空自悲伤。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 6.长恨歌的作者,诗词是什么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 7.长歌行的作者+古诗翻译【标题】:长歌行 (xíng) 【年代】:汉 【作者】:汉乐府收集(民间诗歌)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通“花”huā)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也作到东海),何时(也作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宋 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今译】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 ○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 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 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 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 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 可译为“空”。伤悲:悲伤。 ○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其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