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阅读和答案

1.【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

2.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 及答案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

3.古诗鉴赏 (答案简短一些)

1 诗人通过那一句将室内景像联系起来?那两句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友谊?

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屋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表现了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和对农家生活的喜爱。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入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做一个简短的赏析。

答:上句写村舍绿树环抱,别有天地,下句轻拓笔锋,郭外青山依依相伴,村庄又不孤独,村庄显得清淡幽静而不孤僻。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斜”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合”、“斜”两字,看似随便,其实写出诗人到村庄的顾盼情景。正是诗人与友人感情融洽,才显得顾盼自如,才可准确写出村庄的外围轮廓。如果两字用的太刻意,故作风雅,就不能展现诗人在农庄的情景。

4.古诗词阅读练习

一1、俱往矣。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二1、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时光的迅捷、流水的一去不返,时间的珍贵,珍惜时光2、黄、翠、白、青;鸣;鸣翠柳,上青天;西岭的千秋雪,去东吴的万里船;屋里。

3、萧煞的秋景、荒凉的边塞;绿,满眼春色,一片生机盎然。三**;漫天大雪,仿佛是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隆冬的严寒中,梅花在傲雪怒放。

四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6.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

(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文中黑体字。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2)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馔: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字。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 (3)公取自食之 2下列句中黑体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而退(表转折,但是)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田不满怒斥髑髅田不满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叱曰:“谁遣尔当路?” 髑髅曰:“人移我于此,非我当路也.”不满又叱曰:“尔何不祸移尔者?” 髑髅曰:“彼运方盛,无如何也.”不满笑且怒曰:“岂我衰耶?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 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公之意也.”不满冲之竟过.惟闻背后呜呜声,卒无他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髑髅{独楼}:死人的头骨,即骷髅。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毋败我面,且祸尔败: 祸: 2“且祸尔”与“戆且悍”中的“且”,分别作何解释? 3翻译文中画线句。

尔何不祸移尔者? 4作者写这段志怪文字的用意是为了批评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从原文中找出最关键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 (一) 1(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 2C 3(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又狂奔回来。 4“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之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5前文:作诗要反复修改;后文:作诗炼字很重要。 (二) 1(1)喜爱,爱好(2)全,都(3)从前(4)屡次,多次 2D 3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

7.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答案

塞下曲:1,既展示了边塞征战的艰苦环境,又是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2,将士征战的艰苦和对征战的敬业。

渡荆门送别:1,随,天镜,怜2,自己的行程和目的地 。

减字木兰花:1,龙舟2,飞,破,震,争3,写胜利而归的欢腾景象4,点明龙舟竞渡,具有形象性。

晚晴:1,人间重晚晴2,表达诗人目前的处境和得意欢跃的心情。3,幽草,越鸟。

马诗二十三首:1,沙,钩2,不遇于时

月夜:1,杜甫的妻子2,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晶莹的双臂撒上清寒3,夫妻团圆,战争尽快结束。

村行:1悲凉,哀伤2,晚籁,无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1)气,憾(2),望洞庭湖,抒情2,希望得到对方援助引见,不要从使政愿望落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