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和唐诗有什么区别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参考资料: ?tp=0_01 2.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乐府诗是古体诗中的一种 所以格式也限於古体诗. 古体诗: 1乐府诗 2古诗 近体诗: 1绝句 2律诗 新诗就是现代诗 白话诗 完全没有格律可言. 最严的就是近体诗 再来才是古体诗. 古体诗: 字数不限 句数不限 对仗不限 平仄不限 押韵则是要双数句 但可以换韵. 乐府诗和古诗不同的是句法: 乐府诗:多为长短句 古诗:句式整齐多五言七言 两者皆可以合乐. 近体诗(今体诗): 句法必须五言或七言 平仄有定格 双数句必须要押韵 不可换韵. 绝句和律诗多有不同 很好判别: 绝句:五言为20字 七言28字 句数4句 对仗不限 律诗:五言40字 七言56字 句数8句 三四句五六句必须对仗 两者皆不合乐.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 。 《诗经》《离骚》算古体诗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古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也就是说乐府诗很随意。律诗和绝句要求很严格。 平仄和押韵以及字数都规定好了的。 3.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 首先,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再者,汉乐府与近体诗的区别在于: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 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近体诗包括 绝句 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包括 古体诗特点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古体诗分类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4.《诗经》与《唐诗三百首》哪个版本比较好【内有条件及另求,有加如果是出版社的话,中华书局的书是在下的专业必备,最为权威。不过楼主需要注意,如果楼主不能接受繁体或者竖版,那么需要注意该书是否是横版简体。 《诗经》推荐《诗经译注》(周振甫 译注)、《诗经》(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刘毓庆、李蹊 译注); 《唐诗三百首》推荐《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散文的话,鲁迅都看完了的话,看看他兄弟——周作人的散文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