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句子摘抄及赏析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一句仿佛点出了整部红楼梦的主题。在大观园中的各色青春美好的女儿们,就像春天里美丽的花儿,尽情绽放着自己的人生。 然而“春天”很快就过去,贾府很快衰亡。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死的死,流散的流散,念佛的念佛,甚至被卖为娼妓。 就好像春天过去后花儿的凋零。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书中的宝钗就是这一种人情练达之人,她是如何考虑问题的,如何处理问题的,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和家人,对长辈,对朋友,对仆人和丫鬟们,这一干事等就是她的“人情干练”。 3、(第五回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玉里埋。赏析:由于全书强调“钗黛合”,所以将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所以这首判词既是黛玉的,又是宝钗的,这也是十二金钗正册只有十一首判词的原因。 判词中的前两句肯定了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才华,后两句暗含两人姓名,也揭示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4、“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全书;言,文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庭琐事,尤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遭遇悲惨的女性形象,这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描写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使得《红楼梦》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另类。 5、“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眼,两条柳叶形状的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身形苗条,体态风流妩媚,谓体态俊俏美好,苗条。面容娇美动人,威严之色不露于相貌,红唇美艳还没有开启,就先听到了她的笑声。 2.红楼梦诗句解析一、石头记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作者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 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 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 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三、好了歌解注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棉袄,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译文:那蔽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象板笏堆满了牙床,那生满衰草和立着枯杨的地方,曾经做过演出轻歌曼舞的剧场,那画栋雕梁早被蜘蛛结满网,而绿纱今又糊挂到破败的窗上。 说什么年纪轻轻胭脂浓花粉香,却怎么转眼间两鬓苍苍如雪霜?昨天才在黄土垅头埋葬了白骨,今晚又已在红宵帐里结对成双。说什么积攒得金满箱啊银满箱啊,那晓得自己回到家里就一命亡?说什么教训儿女啊严格又有方,可保不定将来子弟变成强梁,费尽心机选择富家子弟做女婿,谁想姑娘后来竟流落在烟花巷,有些人因嫌官小而拼命往上爬,却落得个枷锁套在脖子上;昨日里还哀叹衣不蔽体挨寒冻,到今朝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长。 乱哄哄的这个刚倒台那个又登场,分明是他乡竟说成是自已的故乡;这是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注译:笏满床:笏,古时朝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象牙或木质的板,故又称象简,上记载事项以备忘,故又称手板,笏满床,是说家中做官的人多。 强梁:凶暴强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往往把具有反抗性的人也称为“强梁”。膏梁:膏,肥肉,梁,精华,这里是富家子弟的省称。 他乡是故乡:在这里他乡是指功名宝贵、妻子儿女等尘世生活,故乡,指超脱一切尘世生活而归空幻虚无死亡。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里是说空为别人忙碌。四、警幻仙姑赋原文: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鬓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娥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行。 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琢;比美人之态度兮,风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立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池沼;其神若何,月衬寒江。一一远惭西子,近惭王墙,生于何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译文:仿佛鸟儿刚离开柳林,又象蝴蝶新飞出花房。只要美丽的仙子在那里一走动,院中树上鸟儿就露惊奇模样;她的脚步刚要到的时候,身影儿早已过了九曲回廊。 仙子的衣刚一飘啊,早闻到浓郁的兰麝芳香;荷花般的衣将要动啊,已听到环佩声叮叮当当。脸上的笑窝象春桃啊,流云似的发髻装饰着翡翠;张的嘴辰彷佛樱桃啊,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 看那苗条而匀称的腰肢啊,颤摇摇象雪花飞舞微风回荡;和珠玉钗环的光彩相辉映的啊,是描眉的“鸭绿”贴额的“鹅黄”。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啊,生气和高兴都是一样;在清水池旁浏涟玩赏啊,风吹衣带象要腾空飞扬。 蚕须般的眉儿将要皱起啊,似要说话而却又未语;象踏着莲花的脚步刚一挪动。 3.红楼梦诗词赏析咏白海棠 限韵门盆魂痕昏(翻译是我自己意译的)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夕阳斜照之下,重门掩映当中,雨后的海棠,盛放在翠苔碧草之间。 若说海棠的风神犹如美玉,美玉尚有瑕,也比不上它那般洁白;若说它的肌体是白雪堆就,那白雪无情又怎比得上海棠婀娜销魂。摇曳在风中的海棠花娇弱无力,映照在月色中的白海棠倩影动人。 莫非是天上的仙子随时会羽化飞升么?可我却如此多情,为它吟咏,度过这样一个个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白天,我如此珍爱重视海棠的芳姿,自己提携着水瓮来浇灌海棠的花盆。 秋阶上映衬着海棠的影子,如此清澈纯净,有如洗净了脂痕粉迹;真是冰雪凝成一段香魂,又好似清露堆砌一般纯洁。这白海棠呀,是淡雅到了极致,反而更觉出它本身的美艳至极;倘若如人一般多愁善感,只怕美玉有瑕,哪比得上这般无暇之美呢?要报答青帝对它的栽培爱护(青帝主管百花,如“他年我若为青帝”诗意),只凭这与生俱来的清雅高洁,海棠亭亭玉立,默默无语,迎来一个又一个黄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秋日的白海棠,淡淡容光浅浅风韵映衬着重门高户,犹如满盆里堆砌着冰雪一般。这海棠洁白无瑕若杨妃出浴,纤细袅娜如西子捧心,真是冰雪般的身影,美玉般的精魂。 晓风吹拂,吹不散海棠凝结的愁思千缕,夜来的风雨,凝聚成花心一点不散的泪痕。画栏深处,我怅然若失,海棠似乎也同人心意,伴着一声砧一曲笛送别这一个寂寞的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帘半卷,绣户半掩,隐约可见那白海棠,是谁碾碎了冰霜滋养它,雕琢着美玉容纳它,(才有这般风神清雅肌骨冰澈?)想必,这般的洁白,是偷取了梨蕊的三分姿色;如此的韵质,是借学了岁寒三友梅花的一缕风韵吧?就好比月里嫦娥缝就的衣袂飘然若仙,又好似深闺女儿秋怨拭去的啼痕万点那么幽怨。你这一种娇羞情思向谁倾诉呢?默默无语中,已是人倦黄昏,风冷清秋, 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昨天神仙临凡到京城,种下了这盆蓝田玉(蓝田种玉典故),结出了这品白海棠(仙品非凡种)。 犹如霜娥仙女本来就偏爱清冷呀,又何必倩女离魂才写就这点芳魂?秋阴下捧出如此洁白疑似白雪一般,宿雨点滴又添了几抹愁痕。对此,诗人是爱不释手,吟咏不觉疲倦,怎么舍得让它如此芳姿独度朝夕岁月呢?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蘅芷等花儿盛放了满阶满园,掩映着门后海棠风韵独存,无论是寂寞在墙角,还是珍重在玉盆,都是一般可人。 这花天性高洁,寻寻觅觅,这堪匹配的伴侣却很难找到;深秋时节,依旧孤独无伴,越发引起了断魂愁绪。夜色中的海棠,犹如玉烛风中泣泪如珠,隔着水晶帘我遥遥望去,月光下的海棠摇曳着动影留痕。 这一段幽情,想来想去只有想月宫嫦娥倾诉,可回廊深处,月光如水也照不澈,夜色昏昏,又何从说起呢…… 我也看了,主要是对海棠诗隐喻意义的分析,不是字面翻译,就不引用了,需要的话,搂主自看吧。 4.有关《红楼梦》的诗句50首红楼梦诗词集锦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好了歌》(第一回)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第一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 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 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五言诗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警幻仙姑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林黛玉和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对月(贾雨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云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题“世外仙源”(林黛玉) 宸游增说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思宠,宫车过往频 代拟“杏帘在望”(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咏“有凤来仪”(贾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且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得鼎香 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咏“蘅芷清芬”(贾宝玉) 芜满静苑萝,蘅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 5.红楼梦第六回好句摘抄赏析原文:“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小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 赏析:让一老一少同去,便于惹起别人的关注甚至同情。而且方法合理,先找贾府的管家周瑞。 找原文:至荣宁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刘姥姥便不敢过去。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 赏析:刘姥姥的卑怯,通过“蹭”“赔笑”等动作,通过“”又教板儿的反复叮咛,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与之项城鲜明对比的则是几个门卫的懒懒洋洋 、“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傲慢无礼。(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等级制度)原文:周瑞家的听了道:“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 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 .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赏析:这话,她也许只能对一个远道而来、绝无可能泄露的刘姥姥说;从他人口中道出了王熙凤残忍干练、伶牙俐齿的一面。十分不易。 望采纳!^_^。 6.红楼梦的名句赏析1、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诗词鉴赏】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2、林黛玉的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 7.红楼梦中的诗词和诗词的赏析是哪一首呢?我最爱《葬花吟》,就给你解析一下它 原文解析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 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 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 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 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 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 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灵魂?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灵魂,都一样地难以挽留。 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 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 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 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 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呆。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 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 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和曹雪芹同时期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 8.红楼梦句子赏析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 中寻找机缘起飞。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私通。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19.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解释:白白费了,神思不定的半辈子苦心,好象是忽忽悠悠一场大梦。 2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解释:要知道命运败落真金也失去光彩,可叹时命不济时美玉也暗淡无光。 21.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庄子)解释:破坏其美貌,就生不出爱慕之心,毁掉其聪明,就没有才思之类的感情纠葛了。 22.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解释:丝线一旦折断就要随风飘走,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强使分离。 2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解释:时光变换不觉逝去应当珍惜,风雨阴晴随它变化别挂心间。 24.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解释:烛泪滚滚不断流下为谁而泣,落花点点凄苦念愁向我娇嗔。 25.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解释:花儿见了我哭泣伤感得默默低下头来,鸟儿被从梦中惊醒痴痴呆呆地飞上天空。 2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2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解释:明朗妩媚鲜艳动人能有几时,一旦凋落漂泊流散再难寻觅。28.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解释:眼中徒然积蓄泪水徒然抛坠,偷偷地洒,时时地流到底为谁?29.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解释:早晨的清风吹不散你哀愁千点,昨夜的冷雨为你增添清泪一痕。31.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解释:美丽的海棠爱洁成辟,难找到配偶,多情的姑娘感对悲秋就要有伤身心。32.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解释:百花之中数你最为轻俗傲世,看来只有我是你的好友知音。 3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解释:满纸诗句自哀自怜抒发感时情绪,句短情深谁能理解我的伤秋之心。 3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解释:好在可以预期明年秋季再次相会,暂时分手各前程不必过劳相思。 35.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解释:明月的光华想去遮掩看来定是很难,纯洁的形象无比美好本质原就清寒。 36.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解释:奉告世人对贫贱的人不可轻视鄙弃,一顿这样小小恩惠到死还在牢记。 37.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解释:勋业事业有光彩可以辉映日月,为官不间断永远延及子孙。 38.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解释:草木也知道忧愁,青春匆匆过去青丝变成白头。 39.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解释:古人朋友相处还要珍重惜别,何况我们之间乃是妹弟之情。 40.失意人逢失意事,新蹄痕间旧蹄痕。注:(这首诗是作者叹黛玉的)41.东逝水,不复向西流。 解释:向东流去的水呀,永远不再回头西流。42.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 9.红楼梦精美语句赏析石上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赏析】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赏析】:这段赞文见于宝、黛初次会面时。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 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压抑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赞文中以她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 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叛逆性格,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赏析】: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 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 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 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 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 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 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 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 10.红楼梦的名句赏析1、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诗词鉴赏】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2、林黛玉的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