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纳古诗词常用意象原发布者:ningmengchaqaz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1、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 2.长江黄河在古诗中有什么意向代表中华民族。 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 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 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 炎帝黄帝族联盟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中国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且两河流旁城市和景点很多,像黄鹤楼,白帝城。开封城 武汉等所以大部分写长江黄河很正常。 当然也有些其他河流的,只不过你没注意而已,比如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写的是易水(河流名)。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写的是渭河。 3.古诗词常见意象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 4.长江黄河在古诗中有什么意向代表中华民族。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炎帝黄帝族联盟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中国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且两河流旁城市和景点很多,像黄鹤楼,白帝城。开封城 武汉等所以大部分写长江黄河很正常。 当然也有些其他河流的,只不过你没注意而已,比如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写的是易水(河流名)。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写的是渭河。 5.古诗常用意向归纳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6.问诗歌鉴赏的常见意向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 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 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B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饮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 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另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拦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7.关于长江的古诗词<沁园春 长沙>** "一桥飞驾南北,天堑边通途."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两岸的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东梁山与西梁山 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②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