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维古诗青溪的翻译青溪①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②。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 [注释] 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 ③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④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⑥素:一向,向来。澹:恬静。 ⑦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 翻译1: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 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 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 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 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 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翻译2: 每当我进入黄花川游历,常常循着青溪的水流方向辗转前行。 这青溪的流水,依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虽不足百里,却曲折蛇行,蜿蜓多姿。 当溪流从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流水陡然间浪花激荡,丁冬有声; 当溪流经过松林深处时,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青翠苍劲的松色相映,显得那么娴静、 安谧、清秀,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当溪水流经开阔地带,水面上漂浮的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随波荡漾,平添了很 多生趣;溪流继续前行,水面清澈碧透,浅水边初生的芦苇,倒映在澄澄碧水之中, 摇曳生姿。 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与我平素里自甘淡泊的心情、闲适的情趣是那么的和谐一致。 让我就留在这青溪边的盘石上好了,我要像东汉严子陵一样,终日悠闲自在地垂钓,一直到去世!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 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 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 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 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 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 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 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青溪(王维五言古诗)(2)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或“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 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 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 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 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 “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 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 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 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3.《青溪》是诗还是词王维的《青溪》是一首五言古诗 《青溪》 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解】: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韵译】: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 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 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 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 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 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评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 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 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 往。 4.青溪(王维五言古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青溪比喻什么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5.王维古诗青溪的翻译青溪①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②。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 [注释] 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 ③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④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⑥素:一向,向来。澹:恬静。 ⑦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 翻译1: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 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 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 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 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 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翻译2: 每当我进入黄花川游历,常常循着青溪的水流方向辗转前行。 这青溪的流水,依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虽不足百里,却曲折蛇行,蜿蜓多姿。 当溪流从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流水陡然间浪花激荡,丁冬有声; 当溪流经过松林深处时,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青翠苍劲的松色相映,显得那么娴静、安谧、清秀,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当溪水流经开阔地带,水面上漂浮的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随波荡漾,平添了很 多生趣;溪流继续前行,水面清澈碧透,浅水边初生的芦苇,倒映在澄澄碧水之中, 摇曳生姿。 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与我平素里自甘淡泊的心情、闲适的情趣是那么的和谐一致。 让我就留在这青溪边的盘石上好了,我要像东汉严子陵一样,终日悠闲自在地垂钓,一直到去世!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 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 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 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 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 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 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 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6.求分别带有"碧峰""青溪""丹阳""白沙""紫云""蓝田""翠碧峰 松滋渡望峡中 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 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折剑头 白居易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青溪 宣城青溪 李白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破船 杜甫 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岂惟青溪上,日傍柴门游。 苍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 船舷不重扣,埋没已经秋。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 故者或可掘,新者亦易求。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 丹阳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白沙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紫云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 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 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 孔砚宽顽何足云。 蓝田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远愁曲 孟郊 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翠柏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