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3古诗词三首重点词语解释

1.2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词语组词

古诗词三首

近义词:

张伞—撑伞 无赖—淘气 归—回

反义词:

黄昏—黎明 明—暗 张—收 坐—立、卧

茫:白茫茫 桨:船桨 律:规律 榕:榕树 隙:缝隙 耀:耀眼 暇:应接不暇 抛:抛弃.

以上为8个认读字,下面是需要书写的字:

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共计14个

组词如下:

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一支、一株、缝隙、照耀、树梢、寂静

2.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讲解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词句解析。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也体现无遗。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地点是在西塞山前。全句为: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全句意思为: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3.23、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宋____代诗人,分别是___翁卷____和_______范成大_______,都描写了__春_____季的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_数字______,而“四时”指____四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歌子”是____词___名,《渔歌子》是_唐代______诗人__张志和_____的作品,描写的是_______时节的景色。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1《渔歌子》中描写老翁悠闲垂钓的诗句是: 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描写了秀丽水乡的_白鹭______、__桃花_____、____鳜鱼__________,从词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时间是_春______季,地点是_西塞山_____________。

三、修辞方法我会填。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拟人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例数字 )

3一条条运河,一片片低地,一群群骏马,构成了荷兰牧场自然、宁静的景色。(例数字 )

四、课内语段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默默无言。运河之中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 火车 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宁静 )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 )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按原文填空,并在空白处加上标点。

2本段主要描写了荷兰___挤奶的人_____、_休息______、时的____安静__________的特点。

3朗读时要采用_平淡____ __的语调,语速稍_慢_______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1.乡村四月诗中描写了_山原______、绿遍_______、、__满川_____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蚕桑___________与插田______________,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喜爱____________之情。3诗中闲人少_______、_又______两个字表现了农民繁忙紧张的生活。

4.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 唯)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释:1、梅子: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

2、篱落:篱笆。

3、惟:通“唯”,只有。

4、蛱蝶:蛱蝶科的一种蝴蝶,翅膀呈赤黄色,有黑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危害农作物。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

1、耘田:锄地。

2、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3、儿:男人(农夫)。

4、女:女人(农妇)。

5、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6、童孙:幼童。

7、供:从事参与。

8、傍:靠近。

5.23课古诗词三首生字6字3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山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23课古诗三首什么意思

古诗三首分别是;

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在江边垂钓,不想回家。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