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受到庄子深刻影响的文章诗句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本于老子,却又与老子有所不同。 他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对其消极面做了更大的发挥.庄子也讲“道”,认为“道”是“先天地生”,无始无终,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实际上,他之所谓“道”,乃指人的主体精神。 在他看来,世界只不过是人的主体观念的产物,是神秘莫测的,不可知的。他崇尚自然,宣扬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认为“安之若命”乃“德之至也”,从天道自然无为滑进了宿命论的泥潭。 庄子的认识论是从相对主义走向虚无主义。他否认事物差别,否认是非标准,否认客观真理,这就不可避免地陷人了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表明,它是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2.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1、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 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3.人们对庄子,孟子,老子,司马迁等等等等历史上人的评价(较有名的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 政治思想 】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编辑本段]【 近世发展 】 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 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儒学大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隆重举行。它是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它的召开是世界儒学界的一大盛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曾几何时,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有识之士指出,它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助火传”。 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儒学: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 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