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选读后感800字

1. 唐诗选读后感

2. 唐诗选读

唐诗选读后感

1.**诗词选读后感,50字以内

《沁园春长沙》 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2.百无聊赖以诗鸣——《陆游诗词选》读后感

[百无聊赖以诗鸣——《陆游诗词选》读后感]寒假前夕,倩文赠余《陆游诗词选》,百无聊赖以诗鸣——《陆游诗词选》读后感.余爱放翁之诗也久矣,今得是书,竟爱不释手,夙夜翻看,常一咏而三击节.高妙其诗也! 陆子者,山阴人也.父陆宰,大父陆佃,皆一世之文豪,而闻名天下者.方陆子之初生,金兵南下,宋师不可抵挡,望风而靡,于是陆子乃随陆宰东奔西走.俟金兵北归,始得返乡. 后陆子师事曾几以诗,亦私淑吕本中.其诗如江河奔放,每论及胡尘,意甚不平,忧国成病,意同拜鹃.后值秦桧忘,陆子乃得挥毫而大论恢复,泼墨而力劝北伐.虽终老不得志,然马上刺虎之威,开阖万里之诗文,已为佳话. 余读放翁之诗也,终日不倦,每遇好句,辄手记笔录.余读至:“驿路梨花处处开,”顿觉国家之广大而前路无穷也.后读至“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以手击股,长叹不已,读后感《百无聊赖以诗鸣——《陆游诗词选》读后感》.念放翁空余胸中十万兵而无用武之地,竟终日不能忘.又读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甚喜,乃和曰“如今诗名动十亿,处处梅花皆放翁.” 余味陆子之诗也,其高逸不如太白,其伤忧未及少陵,其事故不若震川,其豁达难比东坡.然于烽烟下倥偬而吟诗,虽位卑不忘忧国,虽夜梦仍怀铁马,爱国之情,溢于诗而盈之气也.盖论千古诗界,无人出其右者.故梁任公有诗曰:“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又曰:“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尽胡尘意不平.” 夫人之奇偶也,若曰无命,为何白首为郎,李广无功?若曰有命,则人复何取何求,坐而待命也矣.人若放翁者,虽无高官厚禄之享,亦无白发偕老之恋,然一生不为牛衣泣,终化为荷花博士,当为华夏男儿之楷模也! 余谓放翁,诗界之斗魂也.若真叫天山健儿齐唱,岂纵胡马渡阴山?定使金人不敢南窥而拱手称臣.惜哉!惜哉!今之文坛,韩寒牢骚,敬明幽婉,其余多是哀怨,玄幻而无病呻吟,致使青年人不能长歌而壮志也.文坛靡靡之风,甚矣!愿君常读《剑南诗稿》,以壮己志,莫追校园小说之滥愁.。

3.唐诗300首读后感,不少于450个字儿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主要内容包括:一首首韵律优美的唐诗,像一条条通向心灵的乡间小路。当你和孩子漫步在这条路上时,你会闻到清馨淡雅的花香,你会看到秀美壮丽的山河,你会发现走势难舍的友情,你会心动于纯洁无邪的童真。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4.小学生必读古诗精选观后感

最近下了唐诗和宋词在电脑里,看书累了,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来读一会儿,觉得非常适意。

我所能体会到的汉语言的美妙和精巧,古人伟大的智慧,让我深深地为之叹服,甚至让我获得心灵上极大的满足和充实感。人们经常说演而优则唱,我是读着读着心里便开始手舞足蹈起来,想着自己也许也能凑合写上一两句诗呢。

于是回忆了一遍高中老师所教的诗词平仄用韵等规则,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写法注意点,便照着格式开始写诗。一句诗,平日里不觉有什么,可真正自己写的时候才发现实在是不易。

意向的选择,平仄的对应,韵脚的限制,整体的把握,遣词的优美,再加上自己实在语言贫乏,于写法尚未通半成,种种因素导致往往一句诗便要想上十几分钟,一首词写完,已是脑汁绞尽,精疲力竭。真不知古人那些千古流传、一针见血的名句是如何成就,曹植又是怎样天赋过人才能七步成诗。

往往写完后一遍遍读自己的词,越加能体会到遣词造句的不当之处。非常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刚刚读唐诗宋词,李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惟演有“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范仲淹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知何处想来!总觉得古人能够自然而然地便成佳句,而我却如何也连不成一句意思完整切语意优美用词恳切的诗来。现在可是能理解香菱学诗的痴劲了,不但不觉疲倦,反而自得其乐。

果然掌控语言的能力都使人心醉呢,兴趣使然学起来也丝毫不觉枯燥无味。总之会一直继续下去,也算是一个兴趣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是唐朝后期李后主写的一首词,词中表达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读了这些词句后,总是感叹古人的伟大。现代人物质条件太好了,所以他们写不出这么好的诗词佳句了。

我爱读古诗词,我为古人的绝句所折服,读了之后,只觉得满口生香。恨不得自己立时也能写出好诗词来。

唉,那是不可能的呀。 我爱古诗词,可并不是为了卖弄,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快乐呀。 李煜在他的《浪淘沙·窗外雨潺潺》有一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不想在凭栏处想到已经失去的家国,是因为那里包含了无限的悲伤。

可我,却期待一份独自凭栏的悠闲,看栏下悠悠绿意,想心中古诗词带来的爱与美的缱绻。 我喜欢阅读古诗词,然而古诗词是何其多,不是我所能全部读完的。

拿起笔,写一写我所喜爱的三位诗人、词人,只为了心底那方柔软的触动。 自古流传着“唐宋八大家”、“苏门三父子”之类的名号。

而我却想写的是“文坛三李”,没有人告诉我说这三个人是谁,只是我自己喜欢着他们,便有点自作主张地为他们命名了。 李商隐,李煜还有李清照。

比起宋词我不太喜欢唐诗,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诗人。而李商隐绝对是个例外。

我并不觉得他的成就有多么的高,虽然后世有小“李杜”的称号,毕竟前面还是有个小字,自然是无法逾越前人了。然而在读他的诗的时候,心和感觉告诉我说:人不伟大,但他的诗你必须喜欢。

我相信感觉。 我没有读过他的全部的诗,但也许说到底就是那么几句诗彻底征服了我。

不禁有点顶礼膜拜的味道。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读他的诗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沉醉其中,发现其绝美的意境,爱情在他的眼里是无比美好的,他用了最能表达完全的字和词。

读完之后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对爱情的浓浓向往。尽管中国文学史上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我还是觉得李商隐对爱情的描写是犹其经典的。

他用尽了繁华,也用尽了沧桑;写尽了喜和乐,也写尽了悲和苦。爱恨情仇在作者看来就是人生的全部,而这全部也让作者用笔写得淋漓尽致了。

相信每一字每一词的写出都是和作者彼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的。他快乐于是他勾勒世间的美好;他沮丧于是他释放心中无尽的积郁,这些感情他都用他的诗来展示给世人,他傲然地说,我就是我,爱就爱了,恨也恨了。

人间的纷纷扰扰我写尽了! 看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命运大都是悲惨的。李商隐也没有逃掉这种好像是宿命的结局。

他喜欢在青楼里寻找诗情,他要让世人记住他还有风流才子的浪名,虚虚实实,那时的社会能给他什么,纵使他的才情足以啸傲天下?他在愕然里醒觉,就做一个文人吧,就让人们记住我的诗吧!什么高官厚禄,我不在乎!于是乎,他更加喷薄他的才气,继续在自我的情感世界里构造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有什么样的诗,就有什么样的诗人。

记住了他的诗,就记住了他的人。李商隐,孤独行走在晚唐的诗坛中,犹如一阵过往的风,吹过了却留下了风中花的香味。

让现在的我还能够端坐在书桌前,品一杯香茗,静静翻阅他的曾经,体会着那些我熟悉并喜欢着的文字。在小学生必读古诗80首 中我明白 春日的绿叶终究是要飘落,落入泥土里,才是生命的终结,才有了归宿。

他们在我心里永远存在着,我于栏。

5.任选一首李白的唐诗读后感

引用自李白原著《秋浦歌》一首。

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

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西。

公元753年李白游历到此,创作组诗《秋浦歌》,共十七首。上面的为第十五首。

小小的读后感: 李白,酒中仙,文豪,诗中圣者。这里仍然没有要补充的资料。

《秋浦歌》同昨天的《静夜思》一样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作品。 在曾经的传说中有人因为悲伤而一夜白发,诗里人不知道何时已满头白发,虽然没有一夜白发的沉痛,但是那三千丈的白头发,却比前者更夸张,愁意似乎也比前者更深更浓。

这也是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夸张,甚至夸张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谁见过三千丈的头发?就算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也没有。 但是就因为这样的修辞,诗人让人们明白了他心底的忧愁是那样深厚,可是又不会因为这样而使人觉得诗句全是在向人埋怨,这忧愁是诗人自己的,他不愿和读者分担,只是希望你了解罢了。

可是文字天生就有影响力,不论作者如何胡言乱语,对看得人总会有影响,就算最后你觉得这个人写得东西根本不值一提,对他的文章根本不屑一顾,这也是作者对你的影响(猜得,只能这样自圆其说了。)。

可能对忧愁这种情绪诗人也很发愁,所以有了“缘愁似个长”的说法。他心底在奇怪‘我的愁绪为什么那么深那么长呢’吧,连下一句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何处得秋霜”的进一步疑惑。

这是一个承递的疑问,也是进一步表达心底的忧愁。或许因为篇幅的局限,古代名诗人中许多都在写诗的时候用递进的逻辑,读得古诗到了一定程度您就会发现。

递进明显是一种精炼的写作方法。当然读者也许会说“缘愁似个长”根本不是一个疑问,可是我的古文知识里有关于“缘”字的一种说法,就是有 “缘”字的句子通常都会是疑问句,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结论。

(况且这样理解好像更文学些。)读者明白了李白大诗人心里的忧愁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一样深一样浓烈就好,为什么非计较这忧愁如何表露呢?所以这一段您可以认为我完全是在乱讲,是牵强俯会而已。

三千丈的白发没有,但是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哀乐,就算在家里也有锅碗瓢盆交响曲,这是人生的常识。所以小女希望人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别对着镜子发呆,也别像文学作品中的李白一样对着明镜问自己的白头发是从哪儿来的。

您应该这样,即使生活让我们落泪了,我们也要在脸上绽开美丽的微笑,即使生活使我们忧心忡忡了,我们也要给别人真诚的温暖。可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我这个人就是看到电视剧里感人的场面也会潸然泪下,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呢?嘿嘿。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

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

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

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赠汪伦》读后感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唐诗,当我看到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时,深深地被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打动了。

这首诗是这样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啊,这首诗充满了朋友之间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可是当我读到“忽闻岸上踏歌声”时,就有问题了,这个“踏歌声”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结合上一句猜想:“难道是李白听见了歌声?”经过我反复的朗读和思考,终于知道了,原来是汪伦一边用脚步打拍子,一边唱歌。

我终于完全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李白乘坐小船将要出发,忽然听见岸上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

6.任选一首李白的唐诗读后感

引用自李白原著《秋浦歌》一首。

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

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西。

公元753年李白游历到此,创作组诗《秋浦歌》,共十七首。上面的为第十五首。

小小的读后感: 李白,酒中仙,文豪,诗中圣者。这里仍然没有要补充的资料。

《秋浦歌》同昨天的《静夜思》一样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作品。 在曾经的传说中有人因为悲伤而一夜白发,诗里人不知道何时已满头白发,虽然没有一夜白发的沉痛,但是那三千丈的白头发,却比前者更夸张,愁意似乎也比前者更深更浓。

这也是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夸张,甚至夸张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谁见过三千丈的头发?就算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也没有。 但是就因为这样的修辞,诗人让人们明白了他心底的忧愁是那样深厚,可是又不会因为这样而使人觉得诗句全是在向人埋怨,这忧愁是诗人自己的,他不愿和读者分担,只是希望你了解罢了。

可是文字天生就有影响力,不论作者如何胡言乱语,对看得人总会有影响,就算最后你觉得这个人写得东西根本不值一提,对他的文章根本不屑一顾,这也是作者对你的影响(猜得,只能这样自圆其说了。)。

可能对忧愁这种情绪诗人也很发愁,所以有了“缘愁似个长”的说法。他心底在奇怪‘我的愁绪为什么那么深那么长呢’吧,连下一句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何处得秋霜”的进一步疑惑。

这是一个承递的疑问,也是进一步表达心底的忧愁。或许因为篇幅的局限,古代名诗人中许多都在写诗的时候用递进的逻辑,读得古诗到了一定程度您就会发现。

递进明显是一种精炼的写作方法。当然读者也许会说“缘愁似个长”根本不是一个疑问,可是我的古文知识里有关于“缘”字的一种说法,就是有 “缘”字的句子通常都会是疑问句,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结论。

(况且这样理解好像更文学些。)读者明白了李白大诗人心里的忧愁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一样深一样浓烈就好,为什么非计较这忧愁如何表露呢?所以这一段您可以认为我完全是在乱讲,是牵强俯会而已。

三千丈的白发没有,但是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哀乐,就算在家里也有锅碗瓢盆交响曲,这是人生的常识。所以小女希望人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别对着镜子发呆,也别像文学作品中的李白一样对着明镜问自己的白头发是从哪儿来的。

您应该这样,即使生活让我们落泪了,我们也要在脸上绽开美丽的微笑,即使生活使我们忧心忡忡了,我们也要给别人真诚的温暖。可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我这个人就是看到电视剧里感人的场面也会潸然泪下,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呢?嘿嘿。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

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

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

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赠汪伦》读后感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唐诗,当我看到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时,深深地被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打动了。

这首诗是这样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啊,这首诗充满了朋友之间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可是当我读到“忽闻岸上踏歌声”时,就有问题了,这个“踏歌声”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结合上一句猜想:“难道是李白听见了歌声?”经过我反复的朗读和思考,终于知道了,原来是汪伦一边用脚步打拍子,一边唱歌。

我终于完全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李白乘坐小船将要出发,忽然听见岸上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

7.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

A祖咏《终南望馀雪》2009-02-03 相传诗人祖咏,有一年在长安应试,试题为《终南望馀雪》。

此诗为应制诗,按规则一般要写五言六韵十二句,可祖咏只写了这四句就交了卷。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终南山雪后的秀美风光。

诗的前两句写终南山的晚冬,岭高雪厚,山川秀美: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

诗的后两句写雪霁日出,雪光辉映,林色尤美,雪后傍晚的长安城增加了些许寒意: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祖咏写了四句就交了卷,这一次自然功名无成了。试后,有人问祖咏为什么不按规则写,他说:“意思都说完了。”

意思表达完了,就此搁笔,看来祖咏无疑是做对了。 “终南阴岭秀”,描绘在终南山下的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背坡的秀丽景色。

一个“秀”字,显示出了终南山清雄、俊逸的神采;“积雪浮云端”,既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也写出了雪的深厚;“林表明霁色”,写雪光反射到树林上,给树梢染上了明亮的色彩,这是从正面渲染“余雪”;“城中增暮寒”,意在言外,表现了诗人对城中百姓冷暖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全诗虽只有四句,却把《终南望余雪》的主题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注释: ①阴岭:山北曰阴。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②林表:林梢。 ③霁色:雨雪之后的阳光。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

“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

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王士稹《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B诗李颀诗有感 前曾提及,送人诗要贴人贴事贴情。

李颀《送魏万之京》可资印证: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魏万比李颀晚一辈,正要从洛阳回长安,大抵也没什么要事。因此,李颀送他便只抓住如下几点来写: 一、稍稍遗憾。

二、作为长辈的赠言。 三、“这一回”的节令、地点。

微霜渡河,意象新奇,暗示是在秋天的黄河南岸送别,其情略有苍凉。用字很讲究度。

雁从西北来,人向西北去,故在离愁里觉得雁声不堪忍受。信手拈来,便染上浓浓情感。

想象途中的索寞,特感遗憾。 继续凝想魏万归途,过函谷关、潼关而抵达长安城,凭”催寒”“向晚”四字注入特殊情味:一年容易又秋霜,一天容易又昏黄啊!有这几字,下面两句赠语才不至突兀。

细嚼那赠语,似有过来人自悔的味道。 但这一首还不是李颀最出色的送别。

8.唐诗宋词读后感

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又回深圳赚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9.古诗的读后感 随便什么古诗 600字左右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10.古诗读后感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唐诗选读

1.唐诗宋词大全

1、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在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

06、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7、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8、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

2.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3 从军行 杨炯/4 滕王阁 王勃/4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11 送魏万之京 李颀/11 山居秋暝 王维/1l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12 燕歌行 高适/1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15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19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21 送友人 李 白/23 将进酒 李 白/23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杜甫/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30 客至 杜 甫/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3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3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36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38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38 天上谣 李贺/39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45 安定城楼 李商隐/45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46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46 长安晚秋 赵嘏/48 商山早行 温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5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5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55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 煜/55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56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62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6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6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7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7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7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74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7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80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80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8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83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8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8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9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 姜夔/94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102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103 找了半天,只找了个目录,再给你找找5555555,找不到了,你自己按照目录找参考书复习ba,我尽力了!。

3.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3

从军行 杨炯/4

滕王阁 王勃/4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11

送魏万之京 李颀/11

山居秋暝 王维/1l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12

燕歌行 高适/1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15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19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21

送友人 李 白/23

将进酒 李 白/23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杜甫/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30

客至 杜 甫/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3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3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36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38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38

天上谣 李贺/39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45

安定城楼 李商隐/45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46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46

长安晚秋 赵嘏/48

商山早行 温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5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5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55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 煜/55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56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62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6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6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7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7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7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74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7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80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80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8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83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8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8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9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 姜夔/94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102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103

找了半天,只找了个目录,再给你找找

5555555,找不到了,你自己按照目录找参考书复习ba,我尽力了!!

4.《唐诗宋词选读》要求背诵的诗连内容一起的

杜甫 1、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4、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7、赠花卿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李白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在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

5.山东省高中语文课本《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作为中学选修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唐诗宋词选读》是普通高中的学科科目,是新课标的选修科目。课本内容为唐代诗、唐五代词、宋代词三个板块。本教材有“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等等共12个专题,选取65首诗词,涉及45个作者。

目录

1、“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 炯

滕王阁 王 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山居秋暝 王 维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 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 参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

客至 杜 甫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白居易

天上谣 李 贺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

长安晚秋 赵 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 璟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 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 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 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 轼

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 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 夔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

同学好,这是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唐诗宋词》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学习是一个积累与运用的过程,祝你学习进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