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院溪沙

1.宋词浣溪沙全部

典范作品

(北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北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北宋)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南宋)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南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南宋)辛弃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2.宋词《浣溪沙》释义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鉴赏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3lian.com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3.三首宋词的意思1.《浣溪沙》 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2.双双 爱问知

1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2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 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

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

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

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 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3 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 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 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

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 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4.院溪沙古诗

浣 溪 沙 是词牌名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注释]

[一曲句]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典酒一杯”。[去年句]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晏台”一本作“池台”。[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词谱]

浣溪沙 原唐孝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耠仄仄平平仄仄(入声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入声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入声韵)。

[简要评析]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 他的词风属冯延已一路,有名的只是赋“闲愁”者也。这首词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 手握一杯酒,听家姬歌唱 新词,感叹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小燕子重临故地, 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 不由得大为伤感和惆怅。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个儿徘徊,无计排遣。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个儿徘徊,无计排遣。这首词的情调正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惆怅。精华就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属对工巧自不待言,更主要的是容量大,概括力强,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此词短小明白,触景感怀,意蕴虚涵,抒发了暮春的惆怅与深思。词人眼中天气、亭台、夕阳,与去年今日一样,时间与景物的复回中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时间之消逝。全词以动态的景象、声音,反衬闲静的境界与心情。词人感受细腻,笔调婉雅,在一片闲静气氛中浮现出淡淡的寂寥与哀愁。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兼枢密使。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兼枢密使。

参考资料:

5.院溪沙古诗

是"浣溪沙"吧

词牌释义

[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view/74032.htm

6.浣溪沙的诗词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赏析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韦庄《浣溪沙》 (上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依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下阙)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人长安?晏殊《浣溪沙》 (上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下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俳徊.张先《浣溪沙》 (上阙)楼依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棹,几时期信似江潮?(下阙)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孙光宪《浣溪沙》 (上阙)春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下阙)月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张泌《浣溪沙》 (上阙)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掩竹小溪流,银筝罗幕玉搔头.(下阙)早是出门长带月,可怜分别又经秋,晚风斜月不胜愁.欧阳修《浣溪沙》 (上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下阙)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苏轼《浣溪沙》 (上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下阙)谁道人生难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张孝祥《浣溪沙》 (上阙)霜日明宵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下阙)万里中原烽火北,一杯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7.急:宋词短评《浣溪沙》王安石的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这么大的庭院都长青苔。。。说明没人来,有几许的苍凉、寂寞)

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环境优美、清闲,没人来啊~~~~~~```` 可惜了美景)

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没有知音啊!!)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春天本该非常热闹,更显寂静~``)

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的种在一起。

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哎``~没人懂得欣赏啊!零落荒寂,令人唏嘘。)

8.古诗浣溪沙的意思

一、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古柳卖黄瓜3.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2.缫车,抽丝工具.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4.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二、浣溪沙作者: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感慨时光的流逝. 三、浣溪沙作者: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注释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瑞脑:一种香料名.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