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元日带拼音

1. 唐诗元日

唐诗元日

1.元日古诗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

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店。

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

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2.王安石古诗《元日》的意思,18:20我希望有人给我满意的答案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把新桃符换旧桃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