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三百首鹅鹅鹅 唐诗三百首鹅鹅鹅1.鹅鹅鹅古诗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2.鹅鹅鹅的作者是谁鹅鹅鹅的作者是骆宾王。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扩展资料 1、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2、《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该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 借此宣告天下,起兵讨武,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第一次看见《讨武檄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遇,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后李敬业讨武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骆宾王。 3.《咏鹅》读后感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读唐诗三百首,其中有一首“咏鹅”,我一会儿就会读了,没几天也就会背了,爸爸告诉我,这首诗写得很美,诗文是这样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骆宾王当时心情非常好,看到了一群白鹅在水中玩耍、嬉戏,心中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他看到白鹅对着蔚蓝的天空高歌着,姿势非常优美,在水中翩翩起舞,犹如在跳水上芭蕾;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水面,波光粼粼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湖水中白鹅自由自在的玩耍着,追逐着,嬉戏着,仿佛一群小孩子在玩游戏,时不时的还对着天空高歌,红掌在碧绿的湖水中还不停地划动着,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 爸爸说,当时作者骆宾王也只有七岁,当他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时,不禁即兴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当时他和我们现在一般年纪,却能写出这么优美、动人的诗词,这足以说明骆宾王平时观察事物非常仔细,学习很是认真、刻苦,所以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远远优越于骆宾王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更应该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古诗《鹅鹅鹅》的第一句鹅鹅鹅是什么意思1.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2. 原文: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4.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5.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5.唐诗三百首里面最简单的古诗1、《一去二三里 》邵康节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300_200_13689/0"/> 2、《咏 鹅》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300_200_7344/0"/> 3、《静 夜 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00_200_14257/0"/> 4、《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300_200_13374/0"/> 5、《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300_200_92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