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1. 唐诗中的山水

2. 唐诗中的山

唐诗中的山水

1.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8、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

2.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阳照在山上,烟雾缭绕,一条银练般的瀑布在山前悬挂,湍急的水流直奔而下,犹如银河从九天之上泼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人在此山中。(横着看庐山如山岭侧看如山峰,远看近看高处看山下看风景各不相同但又都有其魅力,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到底应该是怎样看到的景色才算,只因为我在庐山中啊)

会决凌云顶,一览众山小(站在泰山的山顶上,看到周围所有的山都不够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立在柳枝头鸣叫,一行白鹭直飞上天,窗外山坡上堆满积雪,门外的江面上停着无数的船只)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太多了,但是都记得不是很全,看能凑合用吗

3.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及点评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

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

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

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

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

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有“不上峨嵋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之恨(《采石》);高启高唱“江山相雄不相让,胜形争夸天下壮”,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元代周伯绮“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

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固” (《野狐岭》),为军威盛大、国势宏张、疆土广大、山河永固而歌。清查慎行随康熙巡游兴安岭,写了四首《登绝域远眺》,其一云: “舆图远辟大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

半岭初云辅大漠,乔木落叶依高寒。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宇宙宽。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诗情感真挚,描写生动,歌颂了康熙时国家统一强盛局面。

魏源唱“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居庸关》)。……这些诗或写山水田园之美以歌颂国家统一强盛,或写山河之痛,抒发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或借山水形胜,寄托国家民族兴亡之悲慨。

说它是山水诗可,说它是爱国主义抒情诗或许更为恰当。江山多娇,田园至美,游览之,欣赏之,歌颂之,为其壮美幽丽而自豪而欣慰;当外敌入侵山河改色时必发出“还我河山”之怒吼,愿为其捐躯献身。

由忧国而及忧民,博大深沉的情怀始终激励着古代志士仁人,激励着真正热爱华夏山水田园的诗人们。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奠基期 严格地说山水田园诗是以题材为标准划分出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类不同诗歌,但是写山水多涉及田园,写田园亦必涉及山水,兼写二者之诗人居多,独长一种者甚少,且二者源流相同,美学追求相近,故古人常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在一起加以论述。

笔者亦将其合而论之,该分论处则大略分论。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最早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

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中华民族已建立了发达的锄耕农业,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故远古就有《遂草木》、《奋五谷》之类反映农事的诗章。 《诗经》中有《豳风·七月》、《齐风·甫田》、《小雅·大田》之类农事诗。

然诗中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难以看出诗人的个性, 田园景物在诗中不多见,山水景物更少见。诗中偶然出现的写景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溱洧》的“溱与洧,方涣涣兮”, 《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沔水》的“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节南山》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崧高》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写田园山水草木花鸟。

4.古诗中的山水风光,推荐20首,加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是作者羁旅思乡之作。

在旅途中诗人泊舟江南北固山下,为江南春早和长江两岸壮美秀丽的风光所陶醉,由此触发了不尽的乡思,抒发了飘泊羁旅之中神驰故里的情怀。全诗感情深切,韵律和谐,清丽精警,不饰雕琢。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远在他乡的游子,来到郁郁青青的北固山下,万里长江碧波荡漾,我乘着一只小船在江面上漂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轮红日从东海上升起,灿烂的光辉驱走了残夜,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江面辽阔,水天一线,大江弥漫着温暖和煦的气息,旧年尚未过去,江南的春天却提前来到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冬去春来,征雁北归,我是多么思念可爱的家乡,早已写好的家书,如何寄回家园?掠过长空的北归鸿雁啊,请为我捎上一封家书吧,把它捎到洛阳交给我的亲人。

作者: 王湾(693~751),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曾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其诗收录在《全唐诗》一卷,十首。 注释: ①次:停泊。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倚长江而立。 ②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③绿水:指长江。

连上两句,大意是说,旅途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客路”和“行舟”是互文见义的。

④潮平:指江水上涨,与江岸齐平。 ⑤风正:顺风。

⑥海日:指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上升起的太阳。残夜:指天将破晓之前。

⑦江春:指江上景物萌动的春意。入旧年:是说旧年尚未终结,江南就弥漫了早春的气息。

⑧乡书:指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 ⑨归雁;这里指北归的雁。

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鸿雁能将家信捎到故乡洛阳。传说中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20首太多 不能一一赏析。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曹操《观沧海》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

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

“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凑泊的完美境界, 谢灵运《登池上楼》 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鸟鸣涧》 王维《竹里馆》 王维《山中》 王维《山居秋瞑》 王维《鹿柴》 韦应物《滁州西涧》 柳宗元《江雪》[5] 代表作品 1、《七里濑》——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然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2、《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

5.唐宋诗词中的山水

希望对你有帮助:张志和《渔歌子》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描写水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S226;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忍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初惊河汉落,半撒云天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野旷天低树, 江。

6.古代诗词中描写山水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唐诗中的山

1.唐诗宋词中的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

2.写出古诗词中连续两句有关“山”“水”的句子.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答案补充 咏 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3.唐诗宋词中的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

4.唐诗宋词中的山川名胜

2. 山径春行图

曲径通幽人初到,

无奈夕阳落山早。

隔墙小狗几声叫,

惊起草间一群鸟。

六、卜算子廿O首

1.龙凤人物帛画

上下五千年,

纵横八万里。

胸中金甲千百万,

滚滚来何急?

丈夫四海志,

何苦恋西施?

蛟龙腾飞九霄时,

玉凤冲霄起?

2.崖 州 城

今日送君去,

何日与君逢?

千言万语未诉说,

汽笛已长鸣。

高桅接天出,

豪气贯长虹。

任凭海风吹面急,

坦然赴前程。

3.杨竹西小像

官场走一趟,

闲来搔白头。

贫居闹市长叹息,

知交独难求。

君做竹西客,

我往云中游。

奋笔疾书百万卷,

豪情为谁留?

4.琅琊台

雄才造万福,

铁笔诛狼群。

琅琊台上豪杰出,

叱咤万里云。

山川为亲友,

日月做高邻。

神州一万八千里,

千古无此人。

5.泰 山 图

扶云问苍天,

我从何处降?

但见黄河东流水,

后浪推前浪。

欲把苍龙缚,

豪情十万丈。

百万军中任驰驱,

轻马取上将。

6.斋 堂 岛

云共千帆舞,

浪淘万里沙。

万世基业在何方?

天高知帝家。

一人既称孤,

何人敢道寡?

雄视秦王挥鞭处,

遍地英雄花。

7.秀 竹 村

乡下老外婆,

家在河边住。

出门只闻“布谷”声,

林间有小路。

房后翠竹园,

房前梧桐树。

表弟拉拉我的手,

河边捉鱼去。

8.桃园仲夏夜

大人摇蒲扇,

小儿捉蜻蜒。

树上鸣蝉自在鸣,

随你听不听。

闲聊天下事,

自在又轻松。

铺好蓑衣躺下来,

仰天数星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