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映柳

1.有关柳树的宋词

青青杨柳,参差残柳,点点杨花,笼街细柳。

普通的杨柳在宋人笔下变得多姿多彩,不由使人生疑:杨柳在宋词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答案是:既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柳树,更是诗人们的心灵寄托物. 杨柳是南北方皆可生长的植物,它可以种植在官道上,亦可种在农舍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风景.所以,退归乡土的晁补之,才会"买陂塘,旋栽杨柳";诗人吴文英的心上人,是住在"杨柳阊门屋数间"里的;年少气盛的姚文云是用"雕弓笮柳"来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的--这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柳. 刘禹锡的"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使杨柳从此与相思离别划上了等号.宋词作者们继承并发展了杨柳的角色. 多情的秦观,在"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衣袂分时,怆然暗惊",这青青的杨柳就成了情感的载体,它寄托着相思.欧阳修也有"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而吴文英更有"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人生难免有别离,为了理想,为了生计,与情人的离别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份情感又那么难以割舍,于是,人们借随处可见的寄托相思之情,用它来慰藉深受别离相思之苦的心灵.一位女子在与她的情人离别时,看到"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就是她此时不能表白的幽怨和难分难舍的心理,而情人记忆深处的,也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往事,杨柳是他们情感互相思恋的象征."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的遐想和回忆通过冷落凄清的环境的渲染,衬托出千万种的辛酸痛苦,可谓是离别的绝唱了. 宋词中爱柳者甚多,恨柳者憾柳者也不少.李之仪因"天不老,人不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朝夕相处的柳树似乎通人性了,能承担人们的痛苦和悲伤.辛弃疾的"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已经跳出了一己之憾的圈子,为"镜里花难折"一样的理想抱负而感伤了,白石道人姜夔的"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描绘了冬日的苍茫凄寒之景,残柳枯寂落寞,显出无尽的哀伤,怀古对象又是退隐的晚唐诗人陆龟蒙,陆的归隐田园之意与姜的家国之感截然不同,又见姜当时对现实的失望遗憾之深,全都寄寓在"残柳参差舞"中.而他的"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无限的烦恼与家国之恨.空城晓角,杨柳依依,因尽为江南旧识而构成凄凉景象,触景生情,悲凉愁闷之感油然而生,杨柳依依,柳色青青本应是春天最美最深的情的风景,可见家国之愁恨是多么深了. 南宋的词人们因为生活境遇已与北宋词人们大不相同,所以,面对极易触动情感的杨柳,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所以更易使人产生共鸣而千古流传.实际上,它和落日等意象一样,不仅抒写一己的诗意情怀,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生的缺憾,是一种"永逝不返的人生"最普遍的体验,这,大概就是宋代词人们对杨柳角色的新贡献吧. 宋词中有一首专咏柳的词,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亭午的阳光下,垂直的柳荫,拂水的柳枝似"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极力想挽留词人,但词人"登高临远","归思难收"心系故国,词里的杨柳是多情的杨柳.同样多情的杨柳,还出现在姜夔的<<念奴娇>>中,"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词人泛舟西湖,担心荷花被西风吹尽,无限眷念,只因天色已晚,已是应该归去之时,爱花人的依依不舍借由高高的垂柳的长丝绦一样的手和老鱼的叮嘱一样的浪声多情挽留,真是别具一格. 杨柳已在宋词中有人格化的迹象了. 类似的还有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中的"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春催暮".写的是春雨,表现的是杨柳正在长叶,不甘被如烟似雾的寒冷的春雨所困,反映出生命的艰难.而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中的"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于奇思漫想中,借柳丝的旺盛的生命力来写蝉,又借咏蝉来抒写家国之恨,个人的身世之感.李元膺的<<洞仙歌>>小序中有"一年春物,唯梅柳间意味最深"之赞,而赞语莫过于"杨柳于人便青眼",既是指柳叶初生似人眼,也可看作是杨柳人格化的写照,写得非常风趣. 宋代的词人们,无论是在"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的时候,还是讽刺"笼街细柳娇无力",还是回忆"红杏香中萧喜,绿杨影里秋千",感受"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感慨"无情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都借杨柳来抚慰自己凄楚的心灵,将杨柳视为情感的象征,依依杨柳与青青柳色不知促成了多少诗人对人生的新鲜感悟,不知寄托了诗人多少生命的关怀.。

2.有关柳树的宋词

最出名无过“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他有: ●木兰花 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

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长亭怨慢 姜夔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3.描写荷塘映柳的诗句

月下荷塘

漫步的小路儿缠绵着荷塘

岸边的垂柳似长发的姑娘

靓丽的身影投在荷叶之上

随风抖动 如舞姿 似吟唱

微风拂过水面 一片绿浪

摇摆的荷花 似贵妃出浴

飘来阵阵幽香

朦胧的月光为她披上薄纱

一付羞涩模样

星月也爱它的美丽

纷纷的跳入

塘内顿时璀璨一片

如同洒满珍珠一样

唯恐亵渎 不敢相看

不忍离去 闭目遐想

没有红尘的烦恼

人生能有几多这宁静的时刻

自由的时光

4.关于柳的诗句

对柳的吟咏: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还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辍痘奕粘手钆泄?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Q《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y寿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唐)—《咏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