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春时节的诗词《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孟春.仲春.季春是什么意思孟春,即农历正月份。仲春,即农历二月份。季春,即农历三月份。 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即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 扩展资料: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太阳回归年制定的。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孟春 3.四首春天宋词孟春词 湖光山色景色佳,暖烘归雁起平沙;四处渐感花遮眼,遍地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镜中花,寻芳漫步入人家;门前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点花。 仲春词 每日书屋醉梦中,不知帘外又春浓;杏花纷纷寂寂雨,杨柳依依淡淡风。 北湖内,流水中,小桥门外翠竹生;行人未到神仙居,人在珠帘第几重? 季春词 孟仲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破帘栊;小桥杨柳香飞絮,西山桃色散落红。 莺渐去,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楼外草色迷朝雨,校内梨花逐晓风。 卜算子 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关于春季的元曲、宋词和现代诗碾玉观音 宋元话本 佚名 山色晴岚影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这首《鹧鸪天》说孟春影致,原来又不如《仲春词》做得好: 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浮画舫,跃青骢,小桥门外绿阴笼。 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 这首词说仲春景致,原来又不如黄夫人做着《季春词》又好: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莺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这三首词,都不如王荆公看见花瓣儿片片风吹下地来,原来这春归去,是东风 断送的;有诗道: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苏东坡道:“不是东风断送春归去,是春雨断送春归去。”有诗道: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秦少游道:“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是柳絮飘将春色去。”有诗道: 三月柳花轻复散,飘扬澹荡送春归。 此花本是无情物,一向东飞一向西。 邵尧夫道:“也不干柳絮事,是蝴蝶采将春色去。”有诗道: 花正开时当三月,蝴蝶飞来忙劫劫。 采将春色向天涯,行人路上添凄切。 曾两府道:“也不干蝴蝶事,是黄莺啼得春归去。”有诗道: 花正开时艳正浓,春宵何事老芳丛? 黄鹂啼得春归去,无限园林转首空。 朱希真道:“也不干黄莺事,是杜鹃啼得春归去。”有诗道: 杜鹃叫得春归去,物边啼血尚犹存。 庭院日长空悄悄,教人生怕到黄昏。 苏小妹道:“都不干这几件事,是燕子衔将春色去。”有《蝶恋花》词为证: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梳犀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王岩叟道:“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也不干柳絮事,也不干蝴蝶事,也不 干黄莺事,也不干杜鹃事,也不干燕子事;是九十日春光已过,春归去。”曾有诗 道: 怨风怨雨两俱非,风雨不来春亦归。 腮边红褪青梅小,口角黄消乳燕飞。 蜀魄健啼花影去,吴蚕强食柘桑稀。 直恼春归无觅处,江湖辜负一蓑衣! 5.描写春天的宋词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6.描写春天的宋词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7.妈妈想念孩子的诗词子吟(孟郊)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