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论语形容君子的诗句 2. 关于君子的诗句 论语形容君子的诗句1.论语中描写君子的名句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德行的君子努力追求根本的完善,基础建立了社会规范才得以形成。 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应是施行仁政的根本吧!——————《论语译著》郭庆才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5.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 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 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整理了好久啊。 2.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六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后。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 3.论语中描写君子的名句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德行的君子努力追求根本的完善,基础建立了社会规范才得以形成。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应是施行仁政的根本吧!——————《论语译著》郭庆才 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 5.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 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 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396139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整理了好久啊。。。。。。。。。。。。。。。。。。 4.求《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5.论语里关于君子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6.《论语》有关君子的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君子不器。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14、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论语》有关君子的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君子不器。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4、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论语中描写君子的名句1要出自论语2要是描写君子的3要20句4每句要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德行的君子努力追求根本的完善,基础建立了社会规范才得以形成.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应是施行仁政的根本吧!——————《论语译著》郭庆才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5.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 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 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整理了好久啊.。 关于君子的诗句1.形容君子的诗句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2.有关君子的诗句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 君子可欺之以方. 4.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5.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还孔子说的) 8.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有所思行】 唐·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3.关于君子的诗句有哪些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坦荡荡,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问不搞小动作,小人之间却是该表达时不表达,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拆台。 2.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释义:。谦虚而又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像玉一样温润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释义:君子就像山岳一样巍然挺立、镇定伟岸、行事光明磊落,而小人则是心胸狭窄、营营苟苟、为鸡毛蒜皮之事亦会争执不休。 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6.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释义: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7.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释义: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8.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把才华用来行善,品格低下的人吧才华用来作恶。 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义: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10.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释义:君子以道德来衡量一个人的轻重,小人以势利来衡量一个人的轻重。 4.有关描写君子的诗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殷其雷 诗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纡,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5.关于君子的诗句发几个楼上没有的,哈哈~~~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 君子可欺之以方. 4.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5.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还孔子说的) 8.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关于君子的诗句1.《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宋·陈与义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 青竹短篱园昼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白话译文:进入山从这里不需要深,君子亭里的人不去寻找。 青竹短篱园白天安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2.《君子法天运》唐·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白话译文:君子取法天地运行,四时可以前知。 小人只有所遇,寒暑不可期。利害有常势,取舍不定姿。 怎么能让我的心,皎皎远离忧虑。 3.《流夜郎闻酺不预》唐代·李白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白话译文: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 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风,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4.《天末怀李白译文》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白话译文: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5.《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白话译文:竹子像雾露洗涤过一样透亮丝丝铅粉般韵白的骨节,像风摇青玉般的枝子。 个顶个的特别像君子,没有哪里不相似,没有哪里不合适宜。 7.有关君子的古诗词《陋室铭》,《爱莲说》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