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逸秋

1.唐诗逸的红是那一期的舞林争霸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2.第九届桃李杯女子独舞获奖名单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李林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杨鹏 北京舞蹈学院 梁泽程 广州市艺术学校 任楠 星海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芭蕾舞青年组 (女子) 一等奖 刘思睿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二等奖 张为林 北京舞蹈学院 周瑜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三等奖 张为璐 北京舞蹈学院 高歌 北京舞蹈学院 于晓婷 北京舞蹈学院 芭蕾舞少年甲组 (男子) 一等奖 马晓东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邸健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陈镇威 广州市艺术学校 三等奖 王维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袁岸璞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吴延龄 广州市艺术学校 芭蕾舞少年甲组 (女子) 一等奖 彭兆倩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二等奖 赵婉婷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三等奖 张雪宁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孙雅莉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 陈姿含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芭蕾少年乙组 (男子) 一等奖 张智尧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李剑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王立中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三等奖 滕建凯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杨天博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龚溢文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芭蕾少年乙组 (女子) 一等奖 毛晶晶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徐琰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余晓彤 深圳艺术学校 三等奖 尚瑶谦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刘晨欣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孙祎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中国古典舞A级青年(男子组): 一等奖 孙科 北京舞蹈学院 王韬瑞 沈阳音乐学院 二等奖 高健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马蛟龙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古典舞A级青年(女子组) 一等奖 唐诗逸 北京舞蹈学院 二等奖 杨笑婷、胡玉婷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陈晨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周杰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戎昳宁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 (男子) 一等奖 李或彧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蒲宇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三等奖 李郦鲸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龚延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 (女子) 一等奖 吴灵微 广东舞蹈学校 华宵一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贺梦娇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三等奖 王念慈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姜蔚琳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苗祎 广东舞蹈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学校 中国舞少年乙组 (男子) 一等奖 方瑞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崔晨曦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董志明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三等奖 苏洋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蔡亦寒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高嵩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中国舞少年乙组(女子) 一等奖 毕然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刘盈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胡图兰 四川职业艺术学院 三等奖 张欣怡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王媛 四川职业艺术学院 梅玉炫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青年男子组 一等奖 边疆 北京舞蹈学院 二等奖 威利斯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刘彬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查龙浩 北京舞蹈学院 钟宏宇 北京舞蹈学院 刘洪斌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青年女子组 一等奖 骆文博 北京舞蹈学院 二等奖 邓韵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李亚迪 北京舞蹈学院 陶洋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范蕊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徐曼妮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少年甲组 (男子组) 一等奖 刘敬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二等奖 戴泽伟 广东舞蹈学校 敖明俊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三等奖 时林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曾博文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杨健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少年甲组 (女子组) 一等奖 袁竹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二等奖 高寒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韩燕 广东舞蹈学校 三等奖 张妮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崔译单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貌昱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群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组 (表演奖) 一等奖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央民族大学 《草原汉子》 中央民族大学 《女儿花》 深圳艺术学校 《花鼓敲天下》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阿婆的幸福生活》 厦门艺术学校 《姥家门口唱大戏》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二等奖 《梦里寻她千百度》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蝴蝶春情》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系 《长白瀑布》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古扎丽古丽》 杭州艺术学院 《风筝》 山东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 《赶海乐》 大连艺术学院 《扇花花开》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三等奖 《醉山寨》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芦花香香鼓而响》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羌》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系 《扇花花开》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阳春面》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草原英魂》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乐》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孔雀部落》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 《糯玉香》 广西壮族艺术学校 《毛南古歌》 焦作艺术学校 群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 (剧目奖) 一等奖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央民族大学 《草原汉子。

3.是一首鹤顶格的诗,沙尘遮边关

(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

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大约就在大历末年。他的朋友,除刘长卿以外,有皇甫冉、窦叔向、章八元、顾况,都是诗人。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

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

(《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

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

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从现存的张继诗中,可知他到过严州,有《题严陵钓台》诗。

到过会稽,有《会稽郡楼雪霁》、《会稽秋晚》诗。也到过苏州,有《游灵岩》、《阊门即事》和这首《枫桥夜泊》诗。

大约诗人在吴越漫游时,乘船停泊在苏州城外吴江上的某一个码头边歇夜。吴江的下游就称松江,故至今合称吴松江。

流过上海的这一段,现在称为苏州河。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说明了季候。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

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下弦。旅客在船中睡眠,这不是愉快舒服的睡眠,而是有羁旅之愁的睡眠。

这一夜的睡眠又无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枫树和夜渔的火光和旅人相对。这一句本来并不难解,只是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对愁眠,就是伴愁眠之意。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直到现代,还有人引此说来讲此诗,大是谬误。接下去,诗人说在这样光景之下,旅客已经不容易入睡了,何况又听到苏州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镗镗地传来。

这首诗是一般的赋写景物的诗,没有比兴的意义,读者也无可深入研究。 可是到了宋代,欧阳修读这首诗,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他的引文,误“城外”为“台下”,“夜半”为“半夜”,不知是记忆之误,还是所见者为别的文本。

对于欧阳修提出的问题,许多人都不同意。《王直方诗话》引于鹄诗:“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

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复斋漫录》引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

蔡正孙《诗林广记》亦引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这些都是唐代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

范元实《诗眼》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

这样,问题总算解决了,欧阳修被群众认为少见多怪。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自从张继此诗流传之后,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在北宋时就有好事的慈善家捐资修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有一段记录云: 普明禅院,在吴县西十里枫桥。

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张继有晚泊一绝。孙承祜尝于此建塔,迎长老僧庆来住持,凡四五十年。

修饰完备,面山临水,可以游息。旧或误为封桥,今丞相王郇公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而枫字遂正。

据此可知寒山寺在宋代为普明禅院。凡是称“禅院”的,人民习惯上都还是称之为寺。

那么它应当是普明寺。但是叶梦得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唐张继题城西枫桥寺诗也。”(《石林诗话》)这里又出现了枫桥寺的名称。

大概寒山寺、枫桥寺都是俗名,而普明寺是正名。不过,由于张继此诗的影响太大,自唐代至今,一般人都只知道寒山寺。

枫桥,在北宋时已误为封桥。王郇公是王珪,北宋仁宗时宰相。

元丰六年封郇国公。他罢相后住在苏州,写了这首诗刻在石碑上,因此就纠正了封字之误。

由此可知他写的诗题是“枫桥夜泊”而不是“夜泊松江”。关于这首诗和诗题,我们不免还有怀疑。

如果张继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的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的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我以为《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这是张继的原题。他的船并不是停泊在寒。

4.第九届桃李杯经典剧目是什么

群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组)表演奖

一等奖:《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草原汉子》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女儿花》深圳艺术学校

《花鼓敲天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阿婆的幸福生活》厦门艺术学校

《姥家门口唱大戏》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群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组)舞蹈剧目奖

一等奖:《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草原汉子》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阿婆的幸福生活》厦门艺术学校

《姥家门口唱大戏》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长白瀑布》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蝴蝶春情》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群舞(中国古典舞组)表演奖

一等奖:《且吟春语》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汉宫秋月》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兰陵王入阵曲》北京舞蹈学院

群舞(中国古典舞组)舞蹈剧目奖

一等奖:《鱼儿》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学校

《汉宫秋月》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兰陵王入阵曲》北京舞蹈学院

群舞(芭蕾舞组)表演奖

一等奖:《数码的语言》北京舞蹈学院

群舞(芭蕾舞组)舞蹈剧目奖

一等奖:《秋》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数码的语言》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教学剧目创作奖(芭蕾舞)

一等奖:《双鱼座》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舞蹈教学剧目创作奖(古典舞)

一等奖:《水墨孤鹤》北京舞蹈学院

逼上梁山》北京舞蹈学院

《罗敷行》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小薇、小薇》广东舞蹈学校

《逍遥游》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舞蹈教学剧目创作奖(民族民间舞)

一等奖:《阿珈鼓》中国戏曲学院

《那一别》(汉族-江西)北京舞蹈学院

《牧马人》(蒙古族)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教学剧目创作奖(中国舞乙组)

一等奖:《提线木偶》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5.枫桥夜泊全诗解析~~~~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即苏州。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中唐时候的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6.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到客船。”唐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实是脍炙人口。然而,对于诗 中“江枫”二字,历来释意纷纭。或释为“江 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 的轮廓,所以称‘江枫’”;或曰乃张继“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 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或将“江枫”作为景物配组的一方 ,与“渔火”对仗,以示 “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 以上众说从各个角度,均将“江枫”释为“江边的枫树”,笔者认为不 甚确切。对此,前人也曾指出如此解字失之偏颇。清人王瑞履在其《重 论文 斋笔录》中道:“江南临水多植乌桕,秋叶饱霜,鲜红可爱,诗人 (指张继)不知枫叶生山,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此诗‘江枫’ 二字,亦未免误认耳。”从植物学角度观之,此说不乏 其理。

至于张继诗中“江枫”之“江”,若释为“江边”之“江”,应纯 属子虚乌有。从地理环境察之,寒山寺一带从古到今,根本不存在能称 得上“江”的大河。可见张继“江枫”之“ 江”确非水名。

明代苏州诗人高启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遥相呼 应。诗中“江城”恐是“江村”之 误。去过寒山寺者可曾留意,这座古 刹就位于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的江村桥旁。可见,张继诗中之“江枫”乃 指江村桥和枫桥,高启诗句便佐证。

枫桥并非无名之桥。据明代李日华称:“枫 桥旧名封桥,后因张继 诗‘江枫渔火’句改枫桥。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 字。”由此推想,当年张继夜泊江村桥和封桥之间的河中时,他已闻封 桥之名。而作为诗人的张继 ,却运用艺术不必拘泥事实之手法,妙将封 桥之“封”化作“枫”(枫、封谐音),以注重意境创造,便咏出“江 枫渔火对愁眠”之佳句来。封桥,这座本不起眼的小桥乃因张继写就此 诗的人文背景而变为“枫桥”,并名扬四海。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