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听故事学唐诗听儿歌

1. 听故事学唐诗

听故事学唐诗

1.听故事学三字经

我有一个小侄女,现在三岁半,在幼儿园里也开始背三字经了,她还不错,可以大段的背诵,并不感到困难。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背的方法得当。(当然同园也有的小朋友不太理想)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全班的小朋友大声的齐读齐诵齐背,其效率要比孩子自己背诵高的多。

一年级的孩子不像大人,拿本书自己背,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在过去的学堂里还不是大家齐诵吗?老师的要求和方法好象有些问题。顺便说一下,我也是老师。

关于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具备这些能力,我个人认为还是具备的,据专家研究,13岁以前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记住或说背诵的东西,有时是终生不忘的。 孩子读经应该是好事,但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得当,使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可就糟了。

在台湾,现在正在开展“读经”的教育,他们读的不是做为“小纲件”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是直接读“四书五经”,您说孩子有没有这个能力呢。 关于讲故事的方法可以使用,但讲三字经可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讲错了,势必适得其反。

最后建议:如果没有学校齐读的活动,您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读,要注意1。出声的读,大声的读;2。

不可贪多,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3。频率要高,使其反复出现;4。

发现孩子烦了,要马上停止,不要强迫。 不知这些回答您能满意吗? 。

2.《怎样教幼儿学古诗》学习体会

我在班上尝试开展古诗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式、途径,培养幼儿素质。

经过一年的实践,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选材方面下足功夫 选材方面,我既注重了古诗文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同时兼顾了系统性,我采取的是分主题的方式。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季节主题,在以后还将完成爱家乡爱祖国,以及亲情和友情的主题。

这样做的益处在于: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和交叉,更由于系统性,使得幼儿不易遗忘。 在这一年中,四个季节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分别是: 春天:《春晓》《咏鹅》《春夜喜雨》《清明》等。

夏天:《望庐山瀑布》《山行》等。 秋天:《静夜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等。

冬天:《冬景》《刘十九》等。 语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音响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的敏感性,提高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

能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6岁的儿童处于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儿童熟读成诵形成的记忆力不但不妨碍理解力的发展,而且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坚实基础;优美的文化经典,就富有艺术的美感,经典的弦歌,其旋律和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这种记忆已不止于短期的背诵效果,而能透入心灵的深处,真正达成升华人性的教育目的。

由于古诗过于深奥,缺乏趣味性。而且因为幼儿容易遗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一直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趣味性的挖掘,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每次教新诗,我都准备了形象的背景图,先用讲故事,情景讲述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再一边指着的图景,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

然后我会请幼儿上来指图景,我来诵读,或者交换角色,让全体幼儿来诵读,我来指图景。这样就增加了形象性。

(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古诗富有音韵美,可读,还可唱,除了唱,我还在诵读时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有时还让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能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

(三)古诗文大串连 怎样防止幼儿遗忘,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除了及时地复习,我还将每一个主题的诗串在一起,比如春天主题,我是这样串的:小朋友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世界吧:在春天里,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叫声,晚上下了一场雨,把花瓣都打落下来了,大诗人孟浩然看见这样的情景,写下了一首《春晓》,我们一起来背背吧。

春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这个晚上又下起了小雨。杜甫在成都听到下雨,高兴极了,早上起来一春天,我们要过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去给亲人扫墓,给烈士扫墓,是什么节日呢?对了,来背背《清明》。

说着说着就到了夏天……接着往下串,直到把一年内学过了古诗文全串起来。到了年末,我将一年内所有的古诗文大串连打印下来,全班家长人手一份,让他们帮助孩子复习巩固。

(四)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当孩子发现古诗文中有他们熟悉的字时,会感到很亲切,很有趣味,同时也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我每次张贴新的教学内容,都采用了两种颜色来书写,凡加点的红字要求家长辅导幼儿认读。

三、重视亲子共读活动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幼儿期进行古诗文的教育,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幼儿的古典文学课堂会更宽泛,在一学期一次的的家长会上,我进行了“古诗文教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亲子共读的必要性。我说,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强壮的身体,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吃鸡蛋牛奶等营养的食物,精神也是如此,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优雅健康的精神,也得给他们吃营养的东西,我们经典的古文化就是很好的精神营养物质。

你们不要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和运用,儿时积累的东西,会象雪山一样慢慢融化,滋润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在家长会上,我还特意强调了集体教学古诗文的弊端:因为不能亲自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音,会造成有些孩子咬字不准的现象。

一旦记熟了,就很难纠正。所以这就需要家长花一点时间,留意我们张贴在家园联系报的古诗文内容,及时给孩子纠正。

在家园共同指导下,相信孩子对古诗文的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还会不断增强。 一年的实践,让孩子的情操得到了陶冶。

他们常常会把古诗脱口而出,我们班一个孩子的母亲听他背完古诗,由衷地说:儿子,这个连妈妈都不会背,你可真厉害。

3.学前班需要背诵古诗吗

幼儿园阶段,古诗词需要背诵吗

幼儿园阶段听和背诵古诗词的用处在于培养兴趣?提高修养? 耐下性子? 还是什么呢?

真的有必要学习吗? 怎么学习效率比较高呢?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学,如果加个夸张点的形容词,诗词学习是[打开孩子语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学前班背诵古诗好处:

1、口齿清晰

学了大概半年多,现在口齿和转正力都有提升,甚至可以背《短歌行》这样100多个字的,背新学的古诗也很快,对声音的记忆力也提高了。

2、没有压力,不影响玩耍时间。

所以个人认为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了,不需要每天专门花时间,花精力,可以用零散时间放音频,听诗词朗诵和讲解的音频(可以用蓝牙音响),上学放学的路上让孩子跟着家长念几遍,然后反复几天只重复这一首,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背了。

我们也是从开始的一首慢慢增加到现在每天背5首古诗,其中一首新学的,4首是旧的,大概每周学2-3首新诗。对于在学前班的小拧,我认为这个速度还算可以的。如果上学前有100首古诗和小古文准备好,到小学时就不用为这些课文发愁了。如果再花点时间,用指读的方法给孩子认字,效果会更好。不过这要看孩子是否顺从了,我家现在做字卡,从古诗里抽一些常见字,有空给孩子看,不要求默写。比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和《独步江畔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就把“枝”给孩子看,多看几遍孩子就记住了。

3、学习历史、地理

另外学古诗可以听故事,学点浅显的历史、地理都不难,比如《忆江南》可以讲讲“西湖”“吴宫”,学《蜀相》和《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可以学讲讲“东吴”与“西蜀”的关系,顺便讲三国的历史故事。孩子理解多少不是重要的,关键让孩子觉得有意思,不难。如果学几遍就上口会背,家长一夸奖,孩子的自信心就可以激发出来了。

以上说的都是好处,但是学语言是细水长流的工作,特别考验家长的坚持力,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就很难保持效果,最好像学英语那样有个阅读周计划”,家长按计划走,每天学哪首,聊多少拓展内容,都有线路图,就更方便了。我也是上网搜了好久,一直都没有找到复合自己要求的,所以自己就摸索着来。如果下雨,就教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如果下雪就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人”《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想起哪教哪,最近发现自己会的都教得差不多了,每天出汗,要提前备课才能教新内容了。

4.怎样教幼儿学古诗

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一些简单易懂、形象性较强的古诗,教幼儿学习,不仅可以使幼儿学到知识,受到品德和美感教育,还能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也很有好处。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古诗的教学方法作了创造性的探索,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与同行共享。 一、看图学诗 人们常说诗情画意,诗情与画意有相同之处,借助画面让幼儿理解诗意,幼儿是易于接受的。

因此,在教幼儿学古诗时,只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观赏画面,展开想象,有条不紊地介绍、解释诗句,效果也是很好的。所用图画,教师可自行设计绘图,也可放大复制儿童古诗读物中的插图。

二、画图学诗 此法与看图学诗法相同,可使诗情画意交融渗入于幼儿语言、绘画教育中,来巩固、加深幼儿对已学古诗的理解。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幽深的小路),树头花落未成阴(路边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树叶还没长大没有树荫可以蔽日)。

儿童急走追黄蝶(孩子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了)。教师在教给幼儿这首诗后,让幼儿自由想像画出图景来。

当幼儿这样地来作画后,他们对这首诗也就会有更多的领会和喜爱了。 三、观赏自然景物学诗 这可说是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了,在学习这些古诗时,让幼儿去亲自体验,不但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老师的启发讲解下掌握诗意,学起来也就快了。

如我在教贺知章的《咏柳》时,带幼儿去春游,我们先从远处观看。春天柳树变成了什么颜色,以及柳条在微风中飘荡的情景。

问:那高高的柳树,好像被什么东西打扮得这样美?从而授以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带幼儿来到树下,就近观赏,启发、询问:柳树细细长长的叶子多么整齐!多么漂亮呀!授以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为加深幼儿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可引申地问:二月春风还裁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让幼儿观察周围景物回答。这样,不仅使他们学了古诗,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四、讲故事学诗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如可将孟浩然的《春晓》变成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

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

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

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晓是明的意思,春晓是春天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幼儿听完故事,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再学这首诗也就感觉到容易了。

五、情景表演学诗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进而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

指定室内吊扇之类为松,窗外树木为山。开始后,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

大人旁白松下问童子后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童子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那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童子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伸手指外面的树)。

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接下去可请幼儿自由发挥地表演。

教幼儿学古诗,比学习现代诗歌难,但只要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以真挚饱满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恰当的教法,就可以使幼儿对古诗产生兴趣,并达到教学目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