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网师园宋词

1.网师园建于哪个年代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

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钧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张大千兄弟俩。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

2.网师园中的趣味楹联题对有什么典故吗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古典山水宅园的典型代表。

其精巧的建筑和典雅幽静的园林气息,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在网师园800多年的历史中,其主人多是文采斐然的文人雅士,来参观的游客也多是颇有名气的诗词大家。

所以,在这个画境一般的园林里,处处充满着浓浓的诗意。 网师园灌缨水阁内悬挂着一副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手书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这副对联笔法刚劲流畅,朴实自然,被称为苏州园林“一宝”。短短的上下八字联却连用了四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著名典故:曾子的“吾曰三省乎吾身”;颜回的“孝 、悌 、忠、信”四种美德;大禹治水惜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陶侃论惜时,指出应珍惜每一分。

这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儒家的“立德”,下联说的是“惜时”的榜样。 这样紧凑而又读之隽永的联句,真可谓是点墨成金c在园内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精妙的叠字对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荇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这副对联读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着灵气,使人犹如陶醉在春夏秋冬四季冷暖交替变幻和莺歌燕舞、万木争荣、百 花 吐 艳 的 美 景 之 中 ,别具诗情画意。 另外,还有许多明清时期文人们的墨迹。

如在琴室悬挂的“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沈复之手。在灌缨水阁的写景联“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来自清朝著名宰相刘墉笔下。

3.网师园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其中园林部分占地 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 方米。

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但小 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 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 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全园清 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 从周誉为"苏州 园林小园极则, 在全国园林中亦 属上选,是以少 胜多的典范”。清 代著名学者钱大 昕评价网师园 "地只数亩,而有 行回不尽之致; 居虽近尘,而有 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 如旷如’者,殆 兼得之矣。”。

4.描写建筑物的诗句

阿房宫赋 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陆游

“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陈从周

5.古代诗词里含有“燕燕”的诗句

【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出处】:中华诗词-元-乔吉【舞春风】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冯延巳【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出处】:中华诗词-先秦-诗经【淡黄柳】(正平调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出处】:中华诗词-南宋-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出处】:中华诗词-南宋-姜夔【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出处】: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蹄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1]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出处】: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谒金门】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出处】:中华诗词-南宋-朱淑真【苏州网师园】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出处】:附录-名胜对联集锦。

6.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

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

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

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

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

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

《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

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徵者。

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

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

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李本文学戏曲家也。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

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

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

“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

7.有谁知道运用了借代的唐诗或宋词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

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