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谈一谈宋词的文学地位

1. 宋词的文学地位

宋词的文学地位

1.宋词在中国文学历上的地位.

宋词是中国诗词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但是要讲到突破的话就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出现。

在这之前诗庄词媚的风尚一直制约了词的发展。作为一个转折点,我想这是应该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的。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宋词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词是一种 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 燕乐,又叫 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来由 西域 胡乐与民间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 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 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 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 晚唐 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 晚唐词人 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 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 南唐词人的创作,

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 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 风格、流派。

《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 唐诗、宋词”的说法。

扩展资料

宋词的名人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 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 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李清照

号 易安居士,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 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 漱玉词》辑本。今有《 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宋词(中国文学)

3.宋词的影响和地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4.宋词的地位

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 从而得到与唐 诗并峙的崇高地位。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 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 与艺术价值。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真率明朗、高 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在 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 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 营造出高妙 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宋词,就其规模 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 更新浪潮重, 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 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 来寻觅一 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 宋代, 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 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 达他们地情感, 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 成为一代代表文学, 能与唐诗相提并论, 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 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 的契机, 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 因此, 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 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 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 即美学上的 “刚性 美与柔性美” 。 自然界有两种美, 提到 “骏马秋风冀北” , 大家会想到 “雄浑” 、“劲健”;提到 “杏花春雨江南” , 大家会想到“秀丽” 、“纤浓”。前者是“气 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历史上 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正如《念奴娇•赤壁怀 古》 ——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最能体现豪放的特征。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等词给人以雄浑之感。

5.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文人诗方面,先后涌现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二谢”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诗歌表现自我情怀的美学功能。同时,许多诗人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作了创新性探索,五言诗走向兴盛,七言诗渐成主流,格律诗已具雏形,从诗歌本体上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诗歌可谓是达到鼎盛时期。其诗歌的发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而先前的一些诗歌体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因而我国古代的诗也常用唐诗来概称。再至宋,元,明清,随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即使这些风格体裁取得如何的辉煌成就,都没有取代诗歌的地位。到近现代,新体诗脱颖而出。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纵观历史,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供参考。

6.宋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 主导地位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7.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清代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说:“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

同是天涯,《麦蕲》之诗也。……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如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即灞岸之兴也4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 敕勒之歌也。

……”词与诗有相似处,却也大异其趣。在一片灿烂辉煌的诗的百花园中,词并不鲜艳,但它毫不气馁,上承于诗,下沿于曲,虽晚于诗出现近一千年, 却积极吸取各种养分,在花前月下中日益滋养成熟,至宋代终于成为可以与 诗分庭抗礼的一朵奇葩,和诗同为中国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扮 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宋词的影响和地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9.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怎么排列

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之一,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中知名者约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竟达四万九千多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音节和谐,文字精炼,为创造今天的新诗歌,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它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所以有人叫它“诗余”、“曲子”或“长短句”。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只有在我国这样文化发达的国家,才能产生和发展。

元曲是一种古典戏曲剧本。如果排位,仍然是唐诗第一,宋词居中,元曲次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