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罗字宋词

1.有“罗”字的诗词````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竹枝词》黄莘田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大龙湫之瀑》袁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送人游吴》杜荀鹤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子夜秋歌》南北朝无名氏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满江红》辛弃疾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羽林郎》辛延年【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美女篇》曹植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定情诗》繁钦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拟行路难》鲍照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东飞伯劳歌》萧衍/。

2.带于“字”的宋词

《少年游·离多最是》,选自《小山词》。北宋晏几道词作。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阮郎归》,北宋秦观词作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秋叶香---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洞仙歌 ---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柳梅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云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舒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蚤占取韶光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点绛唇---北宋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朝中措----宋 朱敦儒

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那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江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靡相伴,如何过得黄昏?

3.谁帮忙罗列出宋词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碌{左为革},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兎。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

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

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出处】:诗词常识-诗词格律(王力)-第3章:词律。

4.28个字的宋词有哪些

《天净沙》《南乡子》两词牌即是。

《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所写,是一首二十八字的小令。流传至今仍然耐人寻味。古人推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 欧阳炯《南乡子(其二) 画舸停桡 》写舸中游人与岸上女子的搭话,笑语可闻,情态宛然。全词风格清新婉丽,情感健康纯朴。为词家所称赏。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上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5.【宋词】“同心罗帕轻藏素,合字香囊半影金”

素即尺素,这里是指情书。同心应该是指把罗帕叠或结成同心方胜的样子,因为“轻藏素”无疑是指罗帕中藏着书信,古诗词中常有这种用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罗带同心结未成”,一些古代小说中也常写将书信叠为同心方胜。(我们小时候写信也学人家把信纸叠成方胜,后来才知掉那是情书的叠法,汗~)

金可能指金首饰,刺绣着和合纹样的香囊里隐约露出金饰,饰物是古代定情必备之物,如簪、钗之类插戴固定发髻之物,意味着下定、定情;指环戒指,表示情爱团圆无终极,手镯意思差不多。合字香囊一般理解为绣有和合字样、或和合寓意纹饰的香囊。不过你的理解也挺独特的,是不是受古代虎符的影响?我看上下词义,这两个人貌似是偷偷定情,尤其下阕,描写少女渴望爱情又怕被人发现,心惊胆战的模样,要他们佩戴这样明目张胆的半边字香囊似乎太危险了吧,呵呵

6.带“烟”字的宋词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 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 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 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余粘地絮。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 烟 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昭君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西湖 烟 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泛清波。

7.求带有“雁”或“鸿”字的宋词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bsanc.php?path=%2Fgroups%2Fliteral.faq%2FClassicPoem%2F4%2F9%2Fs%2FM.1136311282.z0

给你个网址 你打开网页 按ctrl+f 搜索 鸿 或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