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天坛的诗句28字

1. 关于天坛的诗句

关于天坛的诗句

1.描写天坛的句子有哪些

1、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2、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徵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3、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4、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5、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6、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7、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4000株。

8、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宏伟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为宽12间,纵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

9、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谷礼。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10、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11、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徵“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

12、天坛的构造比皇穹宇复杂,外部是三层高阁,内部则是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仿佛像砖砌的券殿,但又没有一砖一石,全部采用木结构,28根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

13、天坛内外楹柱各12根,中间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龙井柱,高18.5米,大头直径1.2米,古镜式的柱础,海水宝相花的柱身,沥粉堆金,支撑着殿顶中央的“九龙藻井”。

14、三音石: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

15、北京天坛,宏伟、壮观、精致。皇帝祭天,供奉神、灵、日、月,都在这里显示出来。人来在天坛,仿佛看见了当年皇帝虔诚的神志,仿佛看见了皇帝恭恭敬敬的动作。古时候,科学的落后,就连皇帝也希望自己得到上天的保佑,让上天保佑自己的江山代代相传,让上天保佑自己的天下长久永远。

2.描写天坛的古诗词

1、《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唐] 白居易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白话释义: 忽然想起公程尽,再次感到自身力量衰弱。

天坛在半边天,想上心中迟迟。曾经听说过这游戏的,隐客和损失的。

各抱贵仙骨,都不是泥污垢姿态。 2、《宿王屋天坛》[唐] 马戴 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投简寒窥玉洞云。 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磐度鸟应闻。

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白话释义: 星光半沉苍翠颜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投简寒看玉洞云。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磐度鸟应知道。

不知道和谁传金录,只有向仙祠拜太上老君。 3、《登天坛夜见海日》[唐] 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白话释义: 早晨在碧峰三十六,晚上上天坛月边过夜。仙人带我掀开玉英,坛上半夜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来。 4、《秋夜月中登天坛》[唐] 姚合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

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白话释义: 秋季以流异彩,斋戒沐浴上坛行。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仙飙石上起,海每天半夜明。

有什么办法长来这里,闲睡过一辈子。 5、《天坛》[宋] 陈洵直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白话释义: 峰顶象寒侵云法,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冲刷人仙去,还想箫声落旧坛。

3.关于天坛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1、《天坛》——宋代 陈洵直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2、《游天坛杂诗》——金代 元好问 湍声汹汹落悬崖,见说蛟龙擘石开。

安得天瓢一翻倒,蹑云平下看风雷。 3、《天坛归》——唐代 元稹 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

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4、《天坛上境》——唐代 元稹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万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坛。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1、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3、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

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4、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

“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

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 5、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

4.描写天坛的古诗词有什么

《天坛》——宋代 陈洵直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游天坛杂诗》——金代 元好问 湍声汹汹落悬崖,见说蛟龙擘石开。

安得天瓢一翻倒,蹑云平下看风雷。 《天坛归》——唐代 元稹 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

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七律——游天坛》 足踏圆丘祭昊天,焚香祈愿祷丰年。

红坛碧瓦演天地,古佛神灵佑万川。皇诏龙吟成古迹,华章史纪入藏笺。

古今多少帝王梦,化做游人谈笑篇。 紫禁城 七律 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 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 进宫只准众高官。

如今百姓来堂殿, 尽可游观国宝颜。 北京长安街即景(老丘原创) 京华小住忽经旬,十里长街往返频。

大厦连绵新布局,广场宽阔巧铺陈。城楼曙色割昏晓,禁苑奇珍耀古今。

人与春风齐焕发,红墙绿树景长新。故宫游 五律 有幸故宫行,观光古殿惊。

人民真伟大,建筑好传神;帝苑豪华造,皇家气派倾。 辉煌中国宝,灿烂世文明。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作者):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