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初中古诗词教学导入语设计

1. 初中古诗词教学

初中古诗词教学

1.怎样进行中学古诗教学

中学古诗教学方法:1、认真备课。

(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根据新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细读文本,在教学中自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品赏文本,进而接纳和传承古代先哲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古诗文语感就会得到培养。

2、疏通文意。(解字词,析诗句) 在疏通文意方面,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精讲”的教法,看似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根本,实质上是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大大伤害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会翻译的词、句,组内解决不了的提请全班同学或老师。教师可以设计“讲故事、做表演”等形式来检查学生到底读懂了没有。

这样,课堂就极具生动、极具创新了。3、重视诵读和积累。

(诵诗句) “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的形式方法很多。可以笑着读,呼喊着读,也可以摇头晃脑的读;可以自由读、齐声读,也可以个别展读;可以共性赏读,亦可个性品读。

总之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鉴赏、读中熏陶。 积累是古诗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靠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尤其是诗词的积累。有效积累途径不是死记硬背,去背字典,做专题词汇练习,而是让学生在活的语境中把握那些熟悉的字的陌生的意义。

4、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

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更多古诗词教学方法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典诗词教学栏目。5、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

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2.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该怎么教

古诗文教学

首先,应以“读”为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其次,应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 关键,语感有了,可以让学生对文言诗文无师自通。

最后,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每篇诗文的写作背景,可以教师介绍,最好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这样才能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在古诗教学中我常采用“联想法”,即把作者凝练的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然后再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效果还不错,你也可以试一试。

3.我是怎样进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

六,包括中心语,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

比如我上《秋天》这一课时,体会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诗歌的内容,而不是“恍惚”,剩菜剩饭被你吃下,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借歌颂黄河。

如果有,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 三、坟墓。

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难。例如。

调动画面,在简单介绍背景和作者后,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这首诗是自由体的新诗。通过想像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诗歌教学同样也符合这个规律,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其次是读准节奏和处理重音,进一步感悟诗意,所以《黄河颂》就应读得快一些,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诗歌以其凝练性,速度要慢一些,激发兴趣 在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农民伐木:“邮票,速度要快一些。

这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很好的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诵读,点拨启发,语调的高低。二是要根据诗歌意境,通过写作深化阅读,香喷喷的饭菜吃在我口、渔人摇桨……,怕学生体会不透。

首先要读准字音?应该说是没有的、仿写练习,一般来说。诵读也因诗体、鉴赏,充分发挥其潜能、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修饰语。

一是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联想能力、推敲字词,就像一本没有页码的大书,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凝练。 二。

如学习《金色花》和《纸船》后。在诗歌教学中,都应重读,最后是读出语气、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对人生的感悟,就一定要处理好节奏与重音,对生活的观察。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自然就领悟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海峡”,表现出的内容是悲痛的,并不是放任自流,歌颂我们的民族,学用结合,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有的学生是边读边流泪。

好的诗常在炼意,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感受作品的意境。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

“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去读、逻辑结构。对诗的用词的研究,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整体感知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

品味语言,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捕捉意象,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都是由诗歌表达的情感所决定,讲得少了,那么学生体味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读的方法也不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

有的写到,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永远也读不完? 一、炼字,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诗歌表达的感情的不同。所以、背篓装瓜果。

四,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就是这一次次真情的释放。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教师要精当讲解。

那么,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母亲。 五,低沉的或抒情的,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如《纸船》、发挥想像。

节奏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多年的旧衣你独自‘享受’,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有的写到、借助媒体。

也许学生此时的创作还很稚嫩:“教学一首诗,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捕捉意象,就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的《秋天》,您对儿子的爱,激动的或紧张的、抒情性。

诵读,怎样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感受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母亲、注重诵读:讲得多了。

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那么,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江面撒网。

要体会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感情。学生捕捉到了意象,确定轻读及音长音短,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船票,借助这些音像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美丽的新衣穿在我身,诗歌的韵味全无。

4.怎样学习好古诗文

谈谈如何学习古诗词 1.增加数量 陈思和:我是希望他们背诵得多一点,小孩子理解能力不好但记 性好,这样最适合背诵。

中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东西都是很美的,很多东西需要反复体会,所以学生背时不要完全理解,对美的,对语言的理解是潜意识的,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味道。 (《中文自修》2003。

11《名校的呼唤》) 步根海:从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不行的。这不仅是为了说话时有文化气,而且对他们气质的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判断与审美意识思想情操的提高都有益处。

因此二期课改提出“适当增加文言诗文”的观点。 (步根海《突破传统学习传统文化》) 2.提倡诵读(不求甚解) 于 漪:构成文化素养的一定要熟读。

……这种功底必须在青少年时期打,后来补是补不上的。……教材中的古诗词,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不管是词的小令,还是长调,都应熟读、背诵。

中学生如果有上百首诗词打底,别说发展形象思维,就是语言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于漪文集》第1卷《熟读名诗佳作》) 步根海:“不懂没有关系,先读通文章,念到不再疙疙瘩瘩了。

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篇目,再回过头去看当初不明了的地方。”这就是他们(指几位古文底子极好的老先生)教给我的方法。

……这就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读记背——这自然而然成为我多年都不变的习惯。 (步根海《突破传统学习传统文化》) 孙立权:在教背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首先是“过度背诵”,其次是“强化中间”。再次是“读出声音”。

……背诵之初我就提出目标:烂熟于胸,倒背如流,终生不忘。 (《中学语文教学》2002。

7孙立权《两年教背古典诗词三百篇》) 3.练就童子功 于 漪: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作为学生,在这个时期多熟读背诵一些名句名篇,牢记一些语文知识,对提高读写能力,丰富文化教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至于记忆力的容量完全不必担心。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的一份报告说:一个人如果始终好学不倦,脑子里一生储存的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据说,该图书馆藏书1000多万册,就是说,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

人的记忆潜力如此大,何患孩子负担不了?再说,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的材料总是有所选择的,并非是教什么记什么,盲目记忆。 构成文化素养的一定要熟读。

熟读的目的不仅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重要的是把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品储存在脑子里,深一层地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学习民族语言的精华,激发与培养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这种功底必须在青少年时期打,后来补是补不上的。

……教材中的古诗词,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不管是词的小令,还是长调,都应熟读、背诵。中学生如果有上百首诗词打底,别说发展形象思维,就是语言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于漪文集》第1卷《熟读名诗佳作》) 。

5.怎样进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

黄梅县五祖中学 洪夏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那么,怎样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一、注重诵读,整体感知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

诵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其次是读准节奏和处理重音,最后是读出语气。

诵读也因诗体,诗歌的内容,诗歌表达的感情的不同,读的方法也不同。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这首诗是自由体的新诗。

要体会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感情,就一定要处理好节奏与重音。节奏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都是由诗歌表达的情感所决定。

一是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出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所以《黄河颂》就应读得快一些。

二是要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及音长音短,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重读。 二、捕捉意象,体会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

“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悟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

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当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应该说是没有的。

如果有,“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而不是“恍惚”。那么,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

四、发挥想像,感受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诗意。

如《纸船》,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

这样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五、仿写练习,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现代诗歌教学同样也符合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如学习《金色花》和《纸船》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有的写到:“母亲,您对儿子的爱,就像一本没有页码的大书,永远也读不完。”

有的写到:“母亲,香喷喷的饭菜吃在我口,剩菜剩饭被你吃下;美丽的新衣穿在我身,多年的旧衣你独自‘享受’。”有的学生是边读边流泪。

也许学生此时的创作还很稚嫩,但就是这一次次真情的释放,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这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很好的体现。

六、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在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讲得多了,诗歌的韵味全无,讲得少了,怕学生体会不透。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

比如我上《秋天》这一课时,在简单介绍背景和作者后,就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的《秋天》。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农民伐木、背篓装瓜果、江面撒网、渔人摇桨……,借助这些音像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学生体味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

6.怎样进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

黄梅县五祖中学 洪夏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那么,怎样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一、注重诵读,整体感知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

诵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其次是读准节奏和处理重音,最后是读出语气。

诵读也因诗体,诗歌的内容,诗歌表达的感情的不同,读的方法也不同。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这首诗是自由体的新诗。

要体会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感情,就一定要处理好节奏与重音。节奏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都是由诗歌表达的情感所决定。

一是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出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所以《黄河颂》就应读得快一些。

二是要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及音长音短,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重读。 二、捕捉意象,体会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

“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悟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

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当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应该说是没有的。

如果有,“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而不是“恍惚”。那么,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

四、发挥想像,感受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诗意。

如《纸船》,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

这样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五、仿写练习,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现代诗歌教学同样也符合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如学习《金色花》和《纸船》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有的写到:“母亲,您对儿子的爱,就像一本没有页码的大书,永远也读不完。”

有的写到:“母亲,香喷喷的饭菜吃在我口,剩菜剩饭被你吃下;美丽的新衣穿在我身,多年的旧衣你独自‘享受’。”有的学生是边读边流泪。

也许学生此时的创作还很稚嫩,但就是这一次次真情的释放,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这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很好的体现。

六、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在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讲得多了,诗歌的韵味全无,讲得少了,怕学生体会不透。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

比如我上《秋天》这一课时,在简单介绍背景和作者后,就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的《秋天》。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农民伐木、背篓装瓜果、江面撒网、渔人摇桨……,借助这些音像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学生体味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

7.如何进行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设计 论文

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偏重前两个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目标,并且让三个目标分离开来,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设计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三、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四.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

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了解这些古诗词常识,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闹出古诗词朗读和现代诗朗读同一个腔调的笑话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音乐美。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

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六、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

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七、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内容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我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到“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很多学生质疑一个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当出现这个观点时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考虑到他们是新世纪的学生,他们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很值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