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古诗词歌 江南古诗词歌1.江南古诗全文题目是江南的那首古诗,内容是什么江南(汉乐府①)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作者小传】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2.求关于江南之类的诗词歌赋图片: 忆江南 【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望江南 【宋·苏东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望江南 【宋·朱敦儒】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 【宋·周邦彦】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 【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 【宋·戴复古】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壶山好,博古又通今。 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 不负一生心。江南柳 【宋·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江南岸,云树半晴阴。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江南草,如种复如描。 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 谁梦与兰苕。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 征棹宿天涯。江南燕,轻扬绣帘风。 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 偏占杏园红。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江南酒,何处味偏浓。 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 酩酊任愁攻。江南雪,轻素剪云端。 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空惜舞英残。江南雨,风送满长川。 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 烟浪远相连。江南竹,清润绝纤埃。 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 龙笛莫轻裁。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梦江南 【清·屈大均】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 【宋·杨万里】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 【宋·吴潜】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 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 提短剑,腰长铗。 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 要斩。鼠。 生。 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 【清·陈庆之】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 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3.四至五年学江南古诗词歌曲羽泉-辛弃疾 2.念奴娇 歌手:伊能静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被改编为《月满西楼》。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改编为歌曲以后还是叫《虞美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成《但愿人长久》,邓丽君唱的,王菲是翻唱,这首歌不叫《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只是一句歌词。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改编成歌曲也还是叫《满江红》。 《诗经·蒹葭》。被化改为《在水一方》。 也就是,是按那个意境,引用了一些原词来写,但并不完全是原词。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被化用到SHE《长相思》中作了一段RAP。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化用到伊能静《念奴娇》里作了一段歌词。《水调歌头》《高山流水》《琵琶行》《十面埋伏》 伊能静《念奴娇》 曹颖《蝶恋花》 雷佳《江山颂》 风中采莲《忆江南》 姜育恒《梅花三弄》 SHE《长相思》 孙楠《敦煌日月》 与非门《满江红》赵薇-情深深雨蒙蒙-江南春-杜牧(多少楼台烟雨中)邓丽君的《独上西楼》是用了李煜的相见欢为歌词.《但愿人长久》是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歌词心然-仙剑四主题歌(回梦游仙)-葬花吟-林黛玉(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伊能静-念奴娇-长恨歌&念奴娇·赤壁怀古-白居易&苏轼(这个很明显- -||基本上就是原句)SHE-长相思-声声慢-李清照(和声用了前半阙)羽泉-辛弃疾(就是这歌的名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周渝民-三千年的留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阿敏(实在找不到别的了。)-对酒当歌-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邓丽君-相看泪眼,这个歌词是用的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邓丽君-胭脂泪,这个歌词用的是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邓丽君-芳草无情,这个歌词用的是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李烁-灯火阑珊处,基本用的是整首辛弃疾的青玉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邓丽君-人面桃花-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邓丽君-有谁知我此时情,用的是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邓丽君-人约黄昏后,用的是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邓丽君-万叶千声,用的是欧阳修的玉楼春(夜深风竹敲竹韵,万叶千声皆是恨)邓丽君-思君,用的是李之仪的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4.求一首能代表江南的歌和诗词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尽了江南的妩媚 词:《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歌曲:《梦里水乡》 江姗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 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 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 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 已消失在远方暖暖的午后闪过一片片 粉红的衣裳谁也载不走 那扇古老的窗玲珑少年在岸上 守候一生的时光为何没能做个 你盼望的新娘淡淡相思 都写在脸上沉沉离别背在肩上泪水流过脸庞所有的话 现在还是没有讲看那青山 荡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我用一生的爱 去寻找那一个家今夜你在何方转回头 迎着你的笑颜心事全都被你发现梦里遥远的幸福 它就在我的身旁。 5.一些写江南的歌或是诗词和文章例一 一) 残月西移,悄无声息;青石古道,杳无人迹;白墙黑瓦间,一盏孤灯熠熠。 无人知:轩窗内,孤灯旁,屏风里谁再掩泣。红装阑干泪痕湿;秋水抽泣甚悲戚。 悠悠八载,秋月春风;匆匆八岁,花开花落。 那盈了亏又亏了盈的月亮,依旧伴着静静流过的小河,小河上依旧漂着那只悠悠的小船……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望眼欲穿,良人不归…… (二) 又是一个月下,我策马驰过这座陌生的城,月光皓皓,照在那一片雨洗过的石道上。 冷夜清清,响在耳边一阵哒哒蹄声。 我在这白墙黑瓦间,放慢了马蹄,轻轻地、轻轻地走过,我不敢疾驰。 因为我不敢打破那些醉人的迷梦;不忍打破迷梦中那些亦真亦幻的图景。而我,一个天涯不归人,就在今夜让我的无眠守护你们每个人的梦。 我继续前行。不觉间一股莫名的忧愁袭来,因缘巧合般地寒山寺又响起了午夜的钟声。 不知是钟声使这忧愁变得凝重,还是这忧愁使这钟声更低沉。仿佛在诉说,诉说着一些惨淡的相思怨愁…… (三) 这蹄声轻缓,何等熟悉。 莫不是玉郎已归。悠悠八载,生死茫茫,不知他现在怎样。 八年前他持这一柄青玉剑对我说::“姗儿,待我在集齐十八柄剑,便回来接你,我们去一个世外桃源,放马牧羊……”想到这儿,眼前又是一片模糊,行头有上一阵酸楚。按捺不下心中思慕,奔向窗前却只见皓月伴着悠悠石路…… (四) 午夜钟声,死锁空明:我在守护谁的迷梦? 谁的迷梦,想毕心惊。 只叹落花无意,却悲流水无情。天涯何处,可寻悠悠啸鸣;咫尺听的凄凄琴声。 琴声惊梦,惊散梦中双双倩影;惊起一滩鸥鹭沉吟低鸣;凄鸣湮没繁星,熄了宫灯,掩过歌吹,舞不升平…… 桥边更无人弄影,唯有东流水无声…… (五) 哒哒的马蹄声消逝在不知名的远处…… (六) 又是一个不成眠的夜,白清黑瓦间的青石古道上又响哒的马蹄声…… 例二 阳春三月,万物争荣,明媚的阳光柔柔的抚摩着大地上的精灵,一切都是那样崭新而迷人。 就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季节,却有着与之格格不入的景象——江南小城,一座古朴的房子中一位如花的女子在无声的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 看那窗里,窗帘遮遮掩掩的是少女愁苦的面庞。此时的她内心充满了寂寞与惆怅。 那心灵的城啊,无比凄凉。她就这样坚守着,羞涩而矜持。 傍晚的街道宁静而幽长,甚至听不见任何脚步声——那令少女魂牵梦绕的脚步声……她依旧等待着,如花的脸上写满了期待的焦灼。 “哒哒,哒哒……” 突然,那清脆悦耳的马蹄声终于打破了那份可怕的宁静,带给期待中的少女一份惊喜——是他?! 然而,上天总是在捉弄人啊!那骑马的少年并非她的意中人啊!他,不过是个过客。 仅此而已。 骑马的少年从窗口经过,分明有一丝失望掠过少女的脸庞。 但,失望转瞬即逝,随后写在少女脸上的依旧是那无边的期望…… 等待,继续着…… 例三 我,北来的旅人.拖着我的疲倦的马,慢步徐行在江南水乡的小路上.贪婪地欣赏着小桥流水人家,城,格外的静,难道这孤寂的城在等待我这个旅人?美景和孤独让人想起很多,而此刻我在想:像这样的城能否容下我呢?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古人因想佳人而望妆楼,我则是要找一户人家落脚. 她是谁?静坐在远远的阁楼,瀑布般的长发盖住被思念消瘦的容颜,悉心倾听着青石街道向晚的跫音.我拖着我疲倦的马象她走去.我达达的马蹄似乎惊扰了她,她站起来,面露喜悦,用双手代替眼睛摸索前进,来到我的面前,温柔而激动地问了一句:”是你吗?”这是一句出乎意料的开场白,我一时想不出合适的答语而未作声,她的脸色慢慢变了,如夕阳下沉后的昏暗. 我多想说,我是哪怕是安慰她一下,而我又做不到,我不忍心让她上下一致欲绝.”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愁.怎么能不愁,没有东风为她传讯,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寄情,只有她一人独自等待离人归,然而,多情等来的却不是归人,,是过客.我拖着我疲倦的马离开了这寂寞的城.没有回头,怕看见她的眼泪流出乌黑的双眼,不是归人就无法停伫在这孤寂的城,因为过客的仆仆风尘会加重等待者的思念. 女子,离人归之前你错认了多少”归舟”?是否每一次都让你失望泪流?离人归之后,你不再泪流的双眼能重见光明?。 6.江南古诗全文《江南》——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扩展资料 1、《江南》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2、《江南》鉴赏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 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