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早秋的诗句古诗

1. 描写早秋的诗句

描写早秋的诗句

1.【古诗军城早秋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军城早秋 【作者】:严武 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复,安定了蜀地.《军城早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赏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2.描写“早秋”的诗句有哪些

1,《太原早秋》 唐代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译文: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

2,《早秋三首·其一》 唐代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译文: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3,《军城早秋》 唐代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4,《早秋山居》 唐代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5,《早秋山中作》 唐代 王维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译文: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3.描写早秋的句子

1、秋来,风起,叶落,禅意,有多少人又能理会其中的含义,我虽不信佛,但也有时,也会有那么一点朝拜。我知道这个世间,有很多东西,虽不是我所能拥有的,但至少,我还能在剩下的日子里,捡拾一些残留的回忆。

2、秋天的落叶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梧桐树叶像小鸭的小脚掌;银杏树叶像一把黄色的小扇子;杨树树叶像一颗火红的爱心;枇杷树叶像一条小巧的小船……

3、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美丽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别了那份欲滴的绿意。

4.形容“早秋天气很好”的诗句有哪些

1. 唐代:许浑 · 《早秋三首·其一》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2. 唐代:温庭筠 ·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3. 唐代:王维 · 《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4. 唐代:岑参 ·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5. 唐代:鱼玄机 · 《早秋》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5.天净沙无名氏这首小令写的是早秋之景.请你从诗句中找出几处体现了

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这首元曲写的是一幅秋天的景色,分成近景和远景两句,前一句“平沙细草斑斑”是说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矮矮细细的青草,“曲溪流水潺潺”说的是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上清秋早寒”塞上就是古外长城附近就是河北内蒙陕西向北的地方,这句是说塞外的秋天冷得比较早.这一句是总写交待时间地点,写的是近景是诗人眼前看到的东西.第二句以一生雁叫打破这个近景,让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顺着雁叫声从眼前的景色向远处看去的动势,远处是黄云红叶青山,颜色绚烂,好一幅塞外清秋景象!【解析】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与于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的太阳要落山了,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6.【语文诗词鉴赏题~~~~~求解答《早雁》杜牧【题目:1本诗描写的是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旧历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八月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此诗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诗人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