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 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1.唐诗宋词十七讲之第十七讲摘要及读后感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下静静翻阅关于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词的海洋里。 读宋词,我体会到了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子瑾的淡泊。进而随着他们的心情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面对恋人的离去,只听到寒蝉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节里的暮霭沉沉楚天阔,无绪送别,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无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当词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过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又该何等的凄凉。 “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又有什么意义呢?日子久远,思恋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给了柳永一丝刚毅,我想,这该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词人啊!(读后感)孤身一人在中秋佳节,喝酒赏月,恐怕也只有东坡这样豪放的词人才能看轻一切,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在大醉后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富有哲理的词句,才能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深切的祝福。 被贬黄州,面对东去的江水,面对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他发出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怀想当年周公瑾羽扇纶巾的飒爽英姿,无不表现出东坡的大气。而当他面对漫天飞舞的杨花,却比作点点是离人泪,让我们知道东坡同样有婉约的一面。 我想,这又该是一位多么才华横溢的词人啊!(中国作文网)“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的范仲淹同样有愁苦的一面。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让我联想到黄昏泛舟水上,当不小心进入荷花池深处,却惊飞了栖息的水鸟这样愉悦的画面,易安当年该是多么欢愉啊!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入了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诗词对我来说,永远充满着吸引力。 啊,读宋词我真快乐!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作文唐诗宋词读后感600字_我读《宋词》有感。 2.求叶嘉莹《唐宋十七讲》第十六讲关于王沂孙的读后感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إ。 3.唐诗宋词读后感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 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 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 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 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 然后又回深圳赚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 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4.有关教育学的书籍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995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裴娣娜。 本书主要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2、《当代教育心理学》,作者陈琦,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 3、《教育学基础》,2002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接受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学函授班培训的学员的教材。 4、《外国教育史教程》分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现代教育史三编,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别论述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腊的教育等教育,客观地展示外国古代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 5、《中国教育史》,200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培青。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史及对当下教育的启示等内容。 5.《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印刷的是什么字体郭沫若这个人大概会被他不屑;说文解字>,不会对读者产生影响,属于很难读的一本,这本书不错,他应该有了,共四本。注释也恰到好处。里面的批评内容也是古典哲学方面的。李泽厚那本在方法上。而且用字引典都非常古。共五本。这本书,且非常有可藏性,收文准确精齐。另;授课笔记》(中华书局版) 这本算是对章太炎对许慎的补充。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真本书属于哲学史类: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 这本应该是读古典文学的基本工具书。但这本书非常的好,一本是张中行的《负暄琐话》.。 哦、纸张都很精美,这本书算“哲学批评”。 《中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这套书不知道好不好买。 《文言津逮》(张中行) 这本书应该属于文言文阅读入门级的书籍。但虽然是入门。 《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版) 这套书就不用介绍了吧。总之精美、印刷、钱玄同,记得不算贵。 《人间词话》(王国维) 这本书,四书五经外面卖的乱七八糟的注释本。 《宋诗选注》(钱钟书) 这本书呢。但李泽厚很厉害。张中行在书中强调了他自己读书中总结出来的文言文阅读应该注意的事项,估计一般人不会舍得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这本书和李泽厚那本性质差不多,非常高端、朱希祖三人在日本听章太炎先生的课堂笔记。如果他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范围比较偏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但很有意思的比较古雅的书,到比较文学,且偏僻,这本书装帧。如果按照“文学批评”这个门类的方法,我近年才读,类别划分比较困难,但很多人都没有,让我最佩服的一本“词话”。不晓得他有没有兴趣,从哲学。 还有,属于钱钟书三大部学术著作中,突然想起来两本不算古典文学。但很多读书人都想要读完这套书,所以书中也有很多超出古典哲学的东西在里面。总之不建议送四大名著和四书五经之类.这是我一直想要没舍得买的,比较专而且明朗的一本,和技巧等,所以价格上也较高,还不如送他一套权威的《十三经注疏》.。看他喜不喜欢诗词了。是教材性质的古文选编集。 《十批判书》(郭沫若) 不晓得他知不知道这本书,为周树人。 《章太炎<,或四本(版本不同),但反正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也是价格较高,我觉得叶嘉莹的书很不错,应该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后,也觉得很有收获,且皆引以最为可靠的古籍版本!读库出版的木盒装的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但要容易读一些。 《管锥编》(钱钟书) 这本涉及面积很广。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如果他喜欢诗词。但这套书的编辑我个人非常喜欢,下列书籍以供参考,到文字学都有所涉及。一本是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站在我的立场。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而且略贵。四大名著大家应该都有了。冯友兰这本也不是低端 6.柳永的故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的《醉蓬莱》事件激怒了当朝者,在这里不与详谈。 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编辑本段柳永情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 7.推荐好书书名 定价 编著 1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 54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2 艺术 让人成为人 72 (美)理查德。 加纳罗 3 趣味逻辑 27 彭漪涟 4 逻辑学是什么 18 陈波 5 唐宋词十七讲 40 叶嘉莹 6 笑话。 幽默与逻辑(第5版) 28 谭大容 7 7-301-05649-4/B·0228 哲学是什么 18 胡军 8 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 22 潘天群 9 曹雪芹扎燕风筝 198 汉声杂志编辑部 10 吟赏神契万类 34 范曾 11 中华文明史 55 严文明,李零 12 无言之美 30 朱光潜 13 人类的居所 房屋的起源与演变 29 (英)斯蒂芬·加得纳 14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25 傅伟勋 15 死亡美学 32 陆扬 16 中国美学十五讲 35 朱良志 17 咬文嚼字的逻辑 18 李衍华 18 死亡美学-生命之旅丛书 32 陆扬 19 蒙培元讲孔子 16 蒙培元 20 戏出年画 328 王树村 此排名出自北大,希望可以帮到你···。 |